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0月27日訊 去年11月20日,全市唯一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即墨國際商貿城通過了商務部等國家七部委初步驗收,正式開展市場采購貿易試點各項工作。截至目前,市場采購貿易聯網信息平臺備案各類主體近800家,出口貨物近30000票。
“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是個新鮮事物,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都在逐步摸索,雖然試點不到一年,但我們已經充分感受到了平臺的便利。家門口的貨物有了便捷‘出口’,對于長期身處疫情陰霾之下的中小微外貿企業來說,無異于是一道希望之光,增強了我們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的信心。”談及試點感受,青島盛鑫鼎輝貿易有限公司外聯部鄒經理不無贊譽。

即墨海關調研企業市場采購服裝出口業務開展情況。
去年9月15日,國家商務部批復青島即墨國際商貿城為市場采購貿易試點市場,當年11月20日,即墨國際商貿城通過了商務部等國家七部委初步驗收,試點工作正式開展,成為青島市唯一獲得試點的市場聚集區。不到一年時間,市場采購貿易聯網信息平臺備案各類主體近800家,出口貨物近30000票。“跨洋買賣”不再只是大型企業的“專利”,中小微企業以及“個體戶”照樣能“搭船出海”闖出一片天,成為市區兩級外貿進出口的新增長極。
“利好直擊我們中小微企業痛點”
作為鞋類、服裝、玩具、五金配件、石料制品等的重要出口基地,疫情發生以來,青島眾多企業普遍存在訂單被取消或延期、在談訂單終止、到港貨物無人收貨等問題,給外貿出口帶來較大沖擊。而市場采購出口貿易作為一種新型貿易方式,在全球貿易回暖的當下,正在助力企業搶占市場先機。
何謂市場采購貿易?是指由符合條件的經營者在經國家商務主管部門認定的市場集聚區內采購的、單票報關單商品貨值15萬美元(含15萬)以下、在海關指定口岸辦理出口商品通關手續的貿易方式。

海關關員監管市場采購出口貨物。
針對市場多品種、多批次、小批量的交易特性,青島試點集聚區市場商戶迎來了諸多利好。如增值稅“免征不退”,解決了無增值稅發票貨物,合法合規的出口問題;允許委托出口的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境外采購商等多種主體收匯,支持跨境人民幣結算,解決了不直接出口的商戶及外商的收匯和貨款結算問題;允許組柜拼箱,實行簡化歸類申報,解決了“單小貨雜”的市場“百家貨”便捷通關問題。
“試點中關于稅收、外匯、通關等方面的利好政策,直擊我們中小微外貿企業發展遇到的痛點。”青島盛鑫鼎輝貿易有限公司外聯部鄒經理介紹,“公司主營業務是向韓國出口鞋,過去受制于稅收發票、外匯結算等束縛,成本降不來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而今,市場采購貿易方式的政策利好,讓公司一下子從‘成本’之困中解放出來,對于中小微外貿企業來說,這比任何事情來得更實在。”
“終于可以把全部身心用在經營上了”
在市場采購貿易未試點之前,多數中小微外貿企業都是走傳統貿易、一般貿易方式。因為報關流程繁瑣,以前想要進行貨物出口,一般都要找外貿代理公司進行處理,退稅、結匯等都不方便,也耗費時間,而現在直接到市場采購貿易綜合服務大廳一站式辦理,對他們來說是很大的便利。
“剛開始試點時,我們也一頭霧水,畢竟是外貿新業態,說實話還心存擔憂。比如稅收政策怎么規定,哪些商品不適用于市場采購范疇。如果因信息不對稱造成訂單延誤,對我們來說也是很大損失。”環球匯通(青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五金建材、機械設備配件的外貿企業,談起市場采購貿易,相關負責人徐經理的心路歷程,則經歷了從“心有余悸”到“得心應手”的轉變。
如何讓中小微外貿企業消除顧慮?對這一新興貿易方式,商務、海關、稅務、財政等相關政府部門聯合發力。不僅規劃成立了綜合服務大廳,還依托山東省電子口岸搭建市場采購貿易聯網信息平臺,包括單一窗口、綜合服務網站、微信公眾服務平臺、商戶備案、組貨裝箱、檢驗檢疫、報關溯源等多功能正在一步實現。
“不只是舉辦講座,送政策上門,對申請工作及時予以指導。政府甚至幫企業建立了市場采購微信群,不懂的問題拋在群里‘求救’,歸口部門很快就會給予回復,并指導辦理。正是通過這樣一遍又一遍的不斷磨合,我們熟悉了業務,對這一新興貿易方式的認知路徑也更加清晰。”徐經理說,“不再為這些流程性的東西耗費時間,現在我們企業終于可以把全部身心用在經營上了。”
“讓更多本土商品‘借船出海’”
獲批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全國小商品批發最集聚區域之一的即墨國際商貿城,正在構筑起“全球賣”的聚寶盆。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青島市場采購貿易聯網信息平臺備案各類主體近800家,出口貨物近30000票,出口主要商品為五金制品、紡織品、石料制品,出口國主要為韓國、菲律賓、日本、越南、美國等。
即墨國際商貿城黨工委副書記李風濤說,獲批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正在為即墨國際商貿城帶來三個“蛻變”。一是市場采購貿易作為新興貿易方式,突破傳統外貿困境,為商貿城傳統優勢商品走向國際市場開辟出一條新路徑;二是市場采購貿易,為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搭建起一個對外貿易的國際化經營平臺,費用、風險與國內貿易區別不大,大大降低了市場經營戶開展國際貿易的門檻;三是進一步促進了即墨國際商貿城從以內貿為主向內外貿綜合發展轉型升級。
“雖然試點是在即墨國際商貿城,但這一平臺是面向青島全市的,符合規定的中小微企業都可在平臺備案。僅即墨的紡織服裝生產企業大大小小就有2700余家,所以借著市場采購新業態的東風,搭建以服裝服飾、五金產品出口為中心,鞋帽、塑料制品等其他領域快速發展的出口格局,還有巨大的開拓空間。”李風濤說,“下一步,將繼續加大主體培育,不斷優化服務,深挖貿易潛力。讓更多本土商品‘借船出海’。(青島日報/觀海新聞首席記者 胡相洋 文/圖)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