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奧項目上青島“短道速滑”優勢突出 全市冬季冰雪運動實現快速推動和發展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10月27日訊 奧運火種抵達北京、發布第一版《防疫手冊》、冬奧會獎牌“同心”亮相、央視奧林匹克頻道開播……踏著倒計時100天的鼓點,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各項籌辦工作進入最后的沖刺階段。越來越多城市和人與冰雪結下“奇緣”,青島自然也不例外。
第24屆冬季奧林品克運動會計劃于2022年2月4日在北京開幕,全部比賽共歷時17天,設7個大項、15個分項、109個小項的比賽,將分別在北京、延慶和崇禮三個賽區進行。北京也將籍此成為奧林匹克歷史上唯一一座既舉辦過夏奧會又將舉辦冬奧會的“雙奧之城”。
自2015年7月31日申辦成功以來,舉國上下同心同德、社會各界勠力同心,為舉辦一屆成功的冬奧會不懈努力。如今,12個競賽場館全部完工、賽事相關人員基本到位、各項測試賽正在緊鑼密鼓進行。100天后,全世界最優秀的冬季項目運動員將齊聚中國,集結在奧林匹克旗幟下,攜手向夢想出發!

39個場館“虛位以待”
27日上午,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總體籌辦情況。北京市副市長、北京冬奧組委執行副主席張建東說,籌辦以來,在冬奧會工作領導小組直接指揮下,我們全面落實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與國際奧委會、國際殘奧委會等方面緊密合作,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冬奧籌辦,目前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就緒。
比賽場館方面,北京冬奧會的三大賽區分別是北京賽區、延慶賽區和張家口賽區,經過六年的建設,全部的39個場館已全部通過竣工驗收,進入運行測試階段。國家速滑館“冰絲帶”、國家雪車雪橇中心“雪游龍”、國家跳臺滑雪中心“雪如意”等新建場館,在滿足辦賽要求的同時,充分融入了中國文化元素,已成為令人矚目的標志性建筑。
張建東介紹說,我們計劃10月至12月舉辦10項國際測試賽和3場國際訓練周,完全按照冬奧標準進行全要素測試,預計將有2000余名境外運動員、隨隊官員等通過全程閉環管理來華參賽。目前結束的速度滑冰中國公開賽、亞洲花樣滑冰公開賽、短道速度滑冰世界杯、雪車和鋼架雪車計時賽等五項賽事,得到了國際體育組織、參賽運動員等各方面的充分肯定。
據了解,北京冬奧會期間,北京賽區將承辦所有的冰上項目,共產生37枚金牌;延慶賽區承辦雪車、雪橇及高山滑雪項目,共產生21枚金牌;跳臺滑雪、北歐兩項、U型場地等其他雪上項目的比賽則會在張家口賽區進行,共產生51枚金牌。三個賽區將在餐飲、住宿、交通、服務、新技術應用等方面堅持“一個標準”,無論身處何地,都會感受到“科技奧運”帶來的便捷與高效。
《防疫手冊》指引辦賽
疫情是舉辦冬奧會面臨的最大挑戰。但正如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此前接受采訪時所說,2022年冬奧會“交給了放心的人”,巴赫說道,“北京冬奧會的籌辦工作非常順利,中國應對疫情的方式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們看到了中國的效率。盡管受到諸多限制,北京冬奧會籌辦工作仍取得了積極進展。”
25日,國際奧委會、國際殘奧委會和北京冬奧組委三方共同發布第一版《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防疫手冊》(以下簡稱《防疫手冊》。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賽時將實行閉環管理政策,涵蓋抵離、交通、住宿、餐飲、競賽、開閉幕式等所有涉冬奧場所。
《防疫手冊》更像是一本“參加賽會的說明書”,“它是告訴所有來參加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人員,應該怎么來,來了之后是什么樣的情況,需要準備哪些材料,賽會期間應該遵守什么樣的行為準則等。”除了抵京隔離、疫苗“應接盡接”、每日核酸檢測外,《防疫手冊》的一大原則是閉環管理,涵蓋抵離、交通、住宿、餐飲、競賽、開閉幕式等所有涉冬奧場所。在閉環內,參與者將只能在涉冬奧場所特定空間內活動,參加與本人訓練、比賽和工作等有關活動。閉環內將使用冬奧會專用交通系統。
據了解,計劃于今年年底發布的第二版《防疫手冊》,將在第一版的基礎上補充更多細節。
“短道速滑”的青島速度
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北京冬奧會的腳步日益臨近,使得越來越多城市和人與冰雪結下“奇緣”,青島自然也不例外。
在剛剛結束的速度滑冰中國公開賽中,安凱、李文龍和于松楠三名青島運動員入選中國隊陣容,占到了中國男隊總參賽人數的一半,創造了一個不小的奇跡。“受到地理環境的影響,以往冰雪項目都是東北運動員的天下,這次能打破他們的‘壟斷’說明我們近年來大力發展冰雪運動找對了方向。”市羽毛球游泳管理中心副主任劉平說道。
一直領山東體育風氣之先的青島體育,向來有“先知先覺”的敏感。早在2010年7月,青島市體育局就建立起了短道速滑隊,從開始的沒有教練、沒有隊員,到后來通過積極引進優秀教練、進行全國選材,10年間,青島短道速滑隊從無到有,不斷發展壯大,成為中國冰雪運動界一股不可忽視的新生力量。本次中國公開賽中,安凱奪得的男子1500米銅牌,是中國隊此次收獲的唯一一枚個人項目獎牌。
目前,青島短道速滑隊共有35名隊員,其中14人入選各級國家集訓隊,共有兩人次取得世界杯冠軍、十余人次在全國比賽中稱雄、八人次獲得青少年金牌,青島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短道速滑強市”。
此外,通過2018年的“跨項選材”,青島還為雪上技巧、雪橇等項目貢獻了20余名優秀選手,盡管“半路出家”的 他們或許無緣站上北京冬奧會的賽場,但這一代人的努力和成長,無疑會為青島冰雪運動的未來發展做下鋪墊。
冰雪運動的“青島路線”
運動不止于競技。推動我國冰雪運動快速進步,推動全民健身廣泛開展,同樣是中國申辦冬奧會的初衷。
10歲的騰云在萬象城的冰紛萬象滑冰場已經“玩了”三年,從最初的蹣跚學步到如今能完成一套較為復雜的表演動作,滑冰場給她的童年帶來了無盡歡樂。“每周最少要來一次,不讓來就哭。”姥姥馬女士說,外孫女對滑冰的癡迷讓家人很是意外,但既然孩子喜歡“就要支持”。
癡迷滑冰的騰云并非個例,每逢周末和節假日,來滑冰的孩子經常會把冰紛萬象滑冰場“擠爆”。火爆的冰雪運動市場也吸引了來自資本的目光,根據青島市冰雪協會的統計,我市目前共有萬象城滑冰場、國信滑冰場、喜悅滑冰場和海極星滑冰場等四家冰場,每家冰場均由自己的俱樂部經營開展冰上項目的培訓及普及,主要開展基礎滑冰、花樣滑冰、冰球項目,招生情況都十分理想。
相比于需要基本功的滑冰,冬日滑雪是更多普通人的選擇。青島共有嶗山滑雪場、靈珠山滑雪場、清閑山莊滑雪場、藏馬山滑雪場、月季山滑雪場、天泰滑雪場、金山滑雪場、艾山滑雪場、蓮花山滑雪場和茶山滑雪場等十二家滑雪場,每個雪場每年參與的人群約20000-50000人。2020年冬天,青島市體育局充分挖掘冰雪運動和體育旅游資源,推出了包含購物游、親子游、登山游、溫泉游和民俗游等5大場景在內的10條時尚體育冰雪旅游路線,極大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冰雪旅游消費的需求,推動時尚體育縱深發展,打造出一張青島冬季冰雪運動的“新名片”。
100天之后,這場精彩的體育盛會就將來到我們身邊,世界上最頂尖的冰雪運動選手,將為2022年的冬天留下最美的圖景。而更多影響更為深遠的奧運遺產,則是我們對北京冬奧會的額外期待。(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張羽)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