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16日訊 日前,全球最頂尖的機器人外科創新與培訓中心——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外科手術創新和培訓實驗室(SITL)在線上舉行啟動儀式,青島大學附屬醫院院長、山東省數字醫學與計算機輔助手術重點實驗室主任、青島大學數字醫學與計算機輔助手術研究院院長董蒨受邀出席。他領銜的數字醫學團隊與海信醫療合作開發的海信計算機輔助手術系統和海信外科智能顯示系統已被引進該實驗室。
SITL實驗室作為全球最頂尖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培訓中心,承擔著國際前沿臨床手術機器人的科研創新以及外科手術人才的培訓。董蒨領銜的數字醫學團隊與海信醫療合作開發的海信計算機輔助手術系統和海信外科智能顯示系統備受該中心負責人Pier Cristoforo Giulianotti青睞,并被引進至這一世界一流的培訓中心,與全球最頂尖的達芬奇外科手術機器人一起成為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海信計算機輔助手術系統提供精準的三維重建,達芬奇機器人與海信三維重建結合應用,能使主刀醫生更準確把握操作距離、辨認解剖結構,從而提升手術精確度。
Giulianotti 教授作為世界臨床機器人外科協會的創始主席,于意大利比薩大學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并在2000年率先應用臨床機器人進行復雜手術操作。Giulianotti 教授認為機器人手術對比腹腔鏡手術可顯著提高手術效率,包括機器人肝葉切除、復雜膽道重建、胃旁路減重、胃癌根治、結直腸癌根治、胰腺部分切除和胰十二指腸切除等。針對腹腔鏡下難以完成,唯有手術機器人能精準完成的一些手術,例如內臟動脈瘤切除吻合、細口徑的膽管空場吻合、復雜的腹腔內淋巴結清掃等都是重點應用領域。截止到目前,Giulianotti 教授已完成機器人手術超過2000例。
Giulianotti 教授指出,基于三維重建的手術規劃非常重要,為臨床醫生提供了直觀的腫瘤及其毗鄰解剖信息。海信基于計算機輔助手術系統(CAS)產品延伸到肝臟外科手術導航的研究內容是外科手術導航非常前沿的研究方向,通過術前三維重建和達芬奇機器人進行深度融合開發是未來臨床外科手術發展的重要趨勢。
董蒨領銜的數字醫學團隊從臨床實際問題出發,致力于精準醫療設備研發、臨床應用及產業化,創新打造了以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覺為核心引擎的計算機輔助手術系統。從創新技術到賦能平臺到智能大健康,海信計算機輔助手術系列產品和醫學影像云平臺,涵蓋診療管理全周期,有效應用于各種癌癥(尤其是肝、膽、胰、脾、胃、肺、腎等腫瘤)的早期檢測與診斷、術前精準模擬規劃、術中影像全程引導監測及實時導航、術后定量評估及隨訪。并且術前可進行虛擬手術切除,提前確定最佳手術切除路線,以最小代價“試錯”,同樣改變外科醫生的手術思維模式和方法。相關成果獲得青島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和2019年的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Giulianotti 教授對SITL實驗室的建設發展描繪了藍圖,并希望雙方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挖掘合作潛力,擴大合作領域,共同推進臨床手術機器人事業的發展。董倩團隊會借此契機,深入推進肝臟外科手術導航的研究內容,通過術前三維重建和達芬奇機器人進行深度融合開發新一代創新醫療設備。據悉SITL占地17000平方英尺,配備當今最先進設備,致力于當代和未來的外科手術訓練、創新和技術研究。(青報全媒體記者 郭菁荔)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