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0月29日訊 良好的生態環境既是自然財富,也是經濟財富,關系經濟社會發展潛力和后勁。海洋生態環境受控因素眾多,青島西海岸新區全面加強海洋環境保護力度,今年8月份,新區制定了《青島西海岸新區涉海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方案》,海陸統籌緊抓涉海環境治理工作,著力打造“港凈、水清、灘活、灣美”的海洋生態環境。
精細管理,為漁港“美顏”
日前,西海岸新區成立工作專班,解決積米崖漁港環境衛生問題。為解決群眾如廁不便的問題,設置了6個移動衛生間,并指定專人進行清理打掃,加派專職保潔員對碼頭及港池內的垃圾進行及時清理和打撈。與此同時,薛家島街道顧家島碼頭、南屯碼頭臟亂問題也得到妥善解決,各項問題全部整改完畢,碼頭恢復整潔。
為解決全區漁港環境衛生存在盲點、死角,容易出現回潮反彈的問題,新區建立健全漁港監管體制機制,落實“港長制”,定期聯合各有關職能部門對碼頭各項工作進行監督檢查并通報,做好漁港環境衛生維護工作。目前,新區納入省級整治名錄的22座漁港已全部完成漁港環境整治工作。
下一步,新區將強化漁港綜合管理,建立現代漁港管理體系,對漁港環境進行網格化監管,實施全區漁港環境第三方治理。同時利用技防技管手段,建設無死角碼頭漁港監控系統,并與新區智慧海洋平臺互聯互通,實現科技管港、管船、管人。
開展試點,治理養殖尾水
根據《青島市水產養殖尾水處理技術指導方案》,結合新區漁業養殖模式及分布情況,新區邀請專家對紅石崖街道、王臺街道、瑯琊鎮及泊里鎮等池塘工廠化集中養殖區域進行多次現場調研抽樣檢測,在此基礎上,選取了泊里鎮石崖村南800畝池塘集中養殖區、貢口大壩北養殖區、通用水產及青島貝寶工廠化養殖等4處作為漁業養殖尾水處理試點區,針對不同養殖區養殖模式、養殖品種和排水特點,編制了《養殖尾水處理示范點實施方案》,并爭取財政資金支持,對示范點項目給予不同比例補助。
目前,泊里鎮池塘養殖尾水治理示范點項目、貢口大壩北養殖區尾水治理項目、通用水產工廠化養殖尾水處理示范項目和貝寶海洋科技公司海水工廠化養殖尾水治理示范項目4個漁業養殖尾水治理試點項目均已建設完成,已進入組織驗收階段。
下一步,新區將加強養殖尾水排放前檢測,推動養殖尾水達標排放。
持續發力,遏制物種入侵
互花米草原產于北美洲,生長于灘涂濕地或入海口?;セ撞輰0稁锒鄻有?、灘涂養殖、河道航運及排澇等都會造成嚴重威脅,還會影響海水交換能力,導致水質下降并引發赤潮。其中,膠州灣濕地入侵最為嚴重。
對此,新區展開膠州灣區域互花米草治理與監測。利用無人機監測,對橫河、甜水河及白馬河河道范圍內互花米草的生長及分布情況進行全面掌握,科學調查互花米草的分布、密度等情況,編制了《2021年度西海岸新區互花米草治理跟蹤監測報告》。通過刈割、刈割+翻耕等措施全面開展互花米草治理,截至今年9月底,已全部完成互花米草治理工作。
2022年,新區將繼續加大互花米草的治理力度,對重點區域進行二次翻耕,持續監測治理效果與環境影響,取得互花米草治理攻堅戰階段性勝利;2023年,將對治理區域進行鞏固,加強后期維護,開展定期巡視,隨時清除新增互花米草。
一直以來,新區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理念和以綠色為導向的生態發展觀,主動擔當作為,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實現雙贏,助力構建經濟與環境協同共進的美麗新區。(李濤 滕以慶)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