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領教過APP的各類廣告彈窗,對于熟悉“套路”的年輕人,或許還能避開這些“坑”,而很多老年人在面對彈窗和下載請求時,會稀里糊涂地點擊“確定”。日前,工信部專門提出,適老版界面、單獨的適老版APP中嚴禁出現廣告內容及插件,也不能隨意出現廣告或臨時性的廣告彈窗。
在APP適老化的浪潮里,老年人對此怎么看?是否真正享受到了這份特殊關懷?年輕人在使用適老版APP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記者對此做了調查。

>>事件
女兒充當手機“防火墻”
王茜大學畢業后一直在一線大城市闖蕩,今年十一長假回家,王茜給自己安排了一項重要任務,就是給父母的手機清理內存空間,下載適老版APP。 “近段時間工信部的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專項行動中,很多APP推出了更方便老年人使用的輕量版本,我覺得這就是為我爸媽量身定制的。 ”王茜告訴記者:“我經常提醒我爸媽,別沒事點開手機上彈出的鏈接窗口,很容易誤入詐騙的釣魚網站。 ”王茜說,她的這次“說教”遭到了她老爸的反駁:“我們沒事下載那些干啥?但是現在用得上下載軟件的地方很多,去醫院看病掛號、交水電費、手機繳費……我每次遇到廣告彈窗,既不敢點,也不知道該點哪里,用你們年輕人的話說,每次點擊廣告彈窗的關閉按鈕就像是拆盲盒,你永遠也猜不到屏幕上的 ‘關閉’、‘退出’按鈕哪個是真的。 ”
“就是嘛,我的手機‘卡’得要命,之前你給我下載的打車軟件,讓我不小心給刪除了,你快幫我看看……”王茜的媽媽楊女士一邊附和著老伴的說法,一邊把手機遞給了女兒。王茜有些哭笑不得,她給老媽重新下載了打車軟件,同時也下載了幾個適老版的App。下載完畢后,王茜點開界面,感覺干凈清爽了許多,字體很大,只留下幾個核心功能,也沒有廣告彈出,“這下好了,對我們老年人來說,直觀、省事、不容易上當,我們就希望給老年人用的手機軟件都能這個樣。 ”楊女士一邊說一邊仔細端詳著手機上的“新鮮事物”。
>>調查
互聯網“長輩模式”老人不熟悉
“還有專門給老人用的App啊,我一直沒聽過,平時主要是打電話,沒有用過這些東西。”在鎮江路小學門口,一位七十多歲等待接孩子放學的老人說道。記者走訪了位于福州路、振華路的幾處居民小區,八成以上的受訪老人表示,對互聯網應用適老化改造情況知之甚少。“我接受新事物比較慢,我的手機用得最多的功能就是和在外地的兒子、孫子視頻聊天。”72歲的楊福同在老年大學上課的時候,聽同學說微信專門針對老年人有個 “關懷模式”,他讓同學幫忙把自己的手機微信也調成了“關懷模式”,字體一下子大了不少,看起來更方便也更直觀。
64歲的張振安使用的第一部智能手機,是自己六十大壽時,女兒送給他的生日禮物。在互聯網應用適老化改造并未推出之前,他就已經邁入網絡世界的大門。 “這方面我比較有發言權。 ”在對比體驗了適老化改造前后的App體驗之后,張振安的感受是“按鈕和字體變大了,廣告也少了,操作起來方便了不少。 ”“看起來舒服多了”,這是張振安最直接的感受。然而,他也向記者講述了自己使用過程中一些不友好的體驗。 “有些視頻和圖片上的固定文字還是很小,此外,用個軟件都得提示用的是老年版,這讓我感覺有些不舒服。 ”張振安對記者說。
記者采訪中發現,像張振安這樣長期使用智能手機的成熟網絡用戶畢竟是少數,大多數老年人對于適老化App的感受與認知,還比較薄弱。網絡世界為長者們開設的“長輩模式”已經打開,但多數老年人對此卻并不知情。
>>熱點
年輕人為何愛用適老版APP
沒有煩人的彈窗廣告,沒有讓人眼花繚亂的跳轉、推送,頁面更簡潔、字體更清晰……去年剛剛研究生畢業的李曉彤是個90后,但她已經愛上“老年版”App。 “我身邊的很多同學、同事都愛用App的老年模式。 ”李曉彤告訴記者,由于工作忙碌,不希望有限的時間被占用,所以盡管適老版App功能簡單,但讓她用起來很省心。
記者在李曉彤的指點下,打開手機中的多個App,在設置界面中,確有“大字模式”“老年模式”或“長輩模式”等選項,打開后App界面字號變大,閱讀瀏覽更舒暢。
在市老年大學教師牟潔看來,年輕人之所以愛上 “老年版”App,這一看起來有些“錯位”的現象,背后的原因其實并不復雜,“我們生活中使用的軟件不僅廣告多,而且界面設計復雜,甚至個人信息被不當收集。 ”牟潔告訴記者,老年大學開設有智能手機課,給老人們上課時,學員們認真期待的眼神讓她印象深刻。其實,所謂的“老年版”APP除了字體和圖標的增大之外,主要特點是功能的簡化。
身為職場新人的陳鑫很喜歡在適老版APP里假裝老年用戶,“30出頭的我很需要老年模式,每天工作已經夠累了,我很想當個老年人,瀏覽手機的時候盡量少些多余的信息轟炸,生活中保留一點清靜的私人空間。”陳鑫向記者講述了她的親身經歷。孩子三歲之前,陳鑫是個全職媽媽,晚上等孩子睡熟了,她會瀏覽一下手機網頁,她喜歡看影視評論,結果手機軟件會通過大數據不斷地給她推送她想看的內容,讓她欲罷不能。由于睡眠不足,第二天照顧孩子的時候頭總是昏昏沉沉,這讓她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果斷卸載了讓她“著迷”的軟件。
>>延伸
游戲能否“適老化”改造?
采訪中記者發現,網絡時代已經滲透到老年人生活的各個方面。他們不但上網看新聞、刷短視頻,甚至也對各類網絡游戲情有獨鐘。 “時代真的變了,20年前是我媽去網吧找我,現在是我每天提醒我媽關燈睡覺別玩游戲了。 ”市民黃先生頗為感慨地對記者說。
對于玩通關的游戲,退休前曾是高級工程師的方健感覺多少有些力不從心。在他看來,老人受精力、視力和操作技巧的限制,被攔在了《王者榮耀》、《和平精英》等大型手游以及主機游戲之外,大多數人會將目光投向 《斗地主》、《開心消消樂》等棋牌類或休閑類游戲。“《開心消消樂》操作簡單好上手,小孫子也會玩,偶爾還能交流一下,闖過復雜的一關特別有成就感。 ”方健說。
記者采訪中發現,許多老人對上手會玩的游戲表現出極高的熱情和忠誠度。當老年人好不容易找到一款適合自己又會上手的游戲,他們往往會日復一日地 “打卡”或 “層層闖關”。 “社區里跟我歲數差不多的退休老人很多都會玩連連看或消消樂,我們有時候還在朋友圈或排行榜里相互比較。我看過一份報道,說老年人適當玩電子游戲可以預防大腦衰老,其實,除了玩游戲活躍腦子外,每天跟年輕人在網上待在一起玩,讓我感覺沒那么老,每天都感到特別開心。 ”方健對記者說。采訪中,很多老年人也說出了自己的煩惱,游戲屏幕字太小看不清楚、裝備模樣大幅改變、游戲不下載更新就不讓玩…… “希望市面上能有更多照顧到老年人需求的‘適老化’游戲,只要我還能玩得動游戲,我就覺得自己一點都不老。 ”方健笑著說。(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宋振濤)
征集令
歡迎大家踴躍自薦和他薦,在早報的常青樹周刊上,我們將與大家分享老年人的精彩故事。
聯系方式
■郵寄地址:嶗山區株洲路190號青島日報報業集團青島早報《常青樹》欄目
■收件人:宋振濤
■郵箱:qdzbjyzpzj@126.com
■電話:8288800013370841069(微信同號)

掃碼入群加入常青樹俱樂部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