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稻谷飄香。昨天,記者走進即墨區藍村街道的連片稻田,轟隆隆的收割機響起歡快的“樂曲”,迎來一年里最忙碌的收獲季。這標志著享譽膠東半島的藍村大米開鐮收割,進入成熟期的水稻收割陸續展開。今年,藍村大米將提前半個月上市,堿性黑土地孕育出的優質大米主打高端路線。
現場:堿性黑土地施加有機肥
昨天中午,記者在青島藍村青香水稻種植合作社的稻田里看到,一臺臺日本進口的久保田收割機來回穿梭,割稻、脫粒、粉碎稻稈、裝車等工序一氣呵成。秋風陣陣,淡淡的稻谷香氣在四周飄散開來。“我們主打三個品種,九月中旬收獲的早稻是稻花香和長粒香,一共有二百多畝。十月中旬收獲的晚稻主要是香貢,有六百畝。”合作社理事長孫巖祥告訴記者,長粒香是今年種植的新品種,顏色偏白,稻花香偏黃,兩種水稻都長勢喜人,麥粒飽滿。
“藍村大米口感好,有嚼勁,熬粥更是香氣撲鼻。”夸起家鄉的大米,孫巖祥倍感自豪。藍村大米種植于典型的華北暖溫帶濕潤季風區,日照充足,在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下生長。天然的堿性黑土地,引大沽河水澆灌,純凈無污染,生長期為180天。玉米、小麥、酒糟合成的有機肥,加上復合肥,給藍村大米補足了營養,通過種植香根草等方式來減少蟲害。產出的大米脂肪含量較低,占主要成分的碳水化合物比普通大米含量高出四五個百分點,因此口感更粘糯,香氣濃郁。
改良:今年成熟期提前半個月
據介紹,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形式,藍村街道將閑置的鹽堿地及分散的水稻種植戶聯合起來,實現水稻種植的規模化和標準化,走高產、高效、優質之路。昨天開鐮收割的是先期成熟的200余畝稻花香和長粒香大米,每畝800斤水稻可產350斤大米。由于品種改良,這批大米的成熟期提前了半個月左右。這樣,市民就可以趕在國慶、中秋雙節來臨之前,品嘗到今年新產的藍村大米。新米上市的早,售價自然高一些,目前每斤藍村大米的售價在13至16元之間。再過半個多月,將迎來近千畝晚水稻的收割高峰期,預計每畝1200斤水稻可產800斤大米。
以往機械收割完水稻,田地里總會留下成片稻桿。今年,該合作社對水稻聯合收割機進行“升級”,附帶秸稈切碎裝置,一部分打碎的稻桿提供給周邊的養殖場用作喂養牲口的飼料,另一部分進行深耕深翻秸稈還田作業。“秸稈中的營養成分對于土壤的肥力是最有效的補充。通過深耕機作業進行秸稈還田后,也能為種植下季作物提供部分營養成分。”孫巖祥表示。
背后:“重出江湖”并不容易
記者了解到,藍村大米興盛于上世紀60年代,是藍村特產,曾一度暢銷膠東半島。當時水稻種植全靠人工,兩個人半小時能收割四畝。但是發展至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隨著包產到戶政策的實施,以及水源短缺等問題,藍村大米逐漸退出市場。自此之后,藍村的大部分土地種植小麥、玉米等經濟效益較低的農產品。由于產量不高,種植農作物收入較低,大部分土地開始荒蕪起來。為了重新發揮老品牌的優勢,2010年,農民們在藍村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青島藍村青香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藍村大米得以“重出江湖”。
“我是帶頭干活的,我們不圖別的,就是希望藍村大米這個品牌別失傳了。”該合作社的元老孫巖祥回憶說,十年前,這里是一片荒草蘆葦地,人走進去背著藥桶打藥,會被高高的蘆葦遮擋得嚴嚴實實,“2010年,我們修了水渠,距離郭家屋子村的水庫有七里路。當時得到成立合作社的好消息,我們確實高興,真種起大米來也確實很累。如今已經走上了規模化種植,有了豐富的經驗,感覺已經非常輕松了。”每年3月,培育育秧土,發酵,每天八九個小時都守在地里。4月育秧,5月插秧。在孫巖祥看來,插秧前七天的換苗期是最辛苦的時候,需要在稻田里來回巡視。澆多了水會澇,需要放水;澆少了水會干,需要增加灌溉。
該合作社按照“規模化種植,機械化作業,標準化管理,品牌化運作”的模式,形成了種、銷、儲、運的縱向一體化經營模式。一期投資1000萬元,通過土地流轉的形式與600余戶村民簽訂了承包協議,經過修路、修渠、建水塘,建立了現代化的水稻種植基地,一期開墾800畝地。由于藍村大米的良好口碑,第一年一經上市便被搶購一空。第二年基地擴至1000畝,收成良好,知名度進一步擴大。如今,該合作社的大米生產種植規模達到1150畝,年銷售收入達750萬元,已發展成為青島市專業從事水稻種植的規模最大、專業性最強的龍頭示范合作社,并免費為周邊農業種植戶傳授專業種植技術。
特色:創新認購“私家稻田”
如今的藍村大米定位高端綠色食品,在做好市場推廣的同時,銷售渠道也力求多元化,在發展傳統商超模式的基礎上,開拓了電子商務銷售渠道,在淘寶網建立官方網店,與快遞企業順豐開展合作。另外,藍村大米在銷售過程中推出了“私家稻田”認購,以讓利消費者的創新形式進行大米銷售。父母帶著孩子親身參與水稻的種植,利用周末和假期的閑暇時間前來體驗除草、灌水、收割、脫殼、包裝等每一個生產環節,讓孩子真正體會到“粒粒皆辛苦”。
藍村大米的火爆銷售吸引了很多周邊游客慕名而來,藍村街道借此發展農村休閑旅游,指導青香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舉辦一年一度的藍村大米稻田休閑節,進一步助推了藍村大米的品牌影響力。觀光、餐飲、銷售為一體,旅游旺季的周末,幾乎每天都有200人組團前來。
品牌發展必然需要多方的合作和支持,在人才儲備和交流方面,該合作社與青島大學、青島農業大學開展合作,兩所高校在合作社設立了大學生實習基地,尤其在市場營銷、物流、農學等專業方面給予人才支持,解決了合作社發展的人才需求。(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記者 張譯心)
責任編輯:方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