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迎來了久違的良好發展態勢。
前三季度,山東生產總值為60439.2億元,同比增長9.9%,跑贏全國;領先浙江的優勢由上年的6360億元,擴大到7586億元,中國第三省、北方第一省的地位愈發牢固。
這讓我們對山東各市的表現更為期待。截至11月2日,山東省16地市2021年前三季度經濟運行數據全部發布,盤點數據,看點不少。
16市均實現了較為快速的增長,其中有9市增幅達到兩位數,11市增速跑贏全國,這是近幾年不多見的。
領頭羊青島首次在前三季度突破萬億,并取得了10.7%的全省第二快增速,拉開了與追趕者的距離,首位度進一步提升至17.06%,龍頭地位進一步呈現。

青島
濟南增速有所放緩,連續三個季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前三季度增速為8.6%,與青島的差距拉大到2028億元,首位度下降0.19個百分點至13.70%。
煙臺前三季度增速為8.7%,與濟南的差距拉大到2115億元,同時,追趕者濰坊正在逼近,面臨的形勢不容樂觀。
濰坊的表現極為搶眼,前三季度實現了11.3%的全省最快增速,縮小了與第三名煙臺之間的差距,并且喊出了“用5-6年時間,實現GDP過萬億、進軍國內二線城市、沖刺全國大中城市綜合實力30強”的目標,心氣很高、干勁很足,發展前景令人期待。

濰坊
整體而言,山東發展態勢良好,主要經濟指標符合預期,新舊動能轉換加快突破,經濟結構調整優化,質量效益持續提升,呈現出穩中向好、進中提質的良好態勢。
這是“蟄伏”四年,一如既往實施“騰籠換鳥、鳳凰涅槃”、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成果。但目前仍處于“陣痛期”,結構調整仍在進行中,新動能尚在蓄積,還面臨著發展不充分、不均衡等問題,需要再發力,再攻堅。
01、全省“普漲”,11市“跑贏”全國
山東很久沒有出現這么好的局面了。
16市中,濰坊、青島、臨沂、淄博、德州、東營、菏澤、濱州和聊城等9市增速達到兩位數,“跑贏”全省;濟寧、棗莊增速為9.9%,追平全省。增速最高的是濰坊,達到11.3%。16市中有11市跑贏全國(平均增速9.8%),這相當難得。
從增量看,16市均實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名義增長速度都達到了兩位數。其中,增量最大的是青島,達到1571億元,已經超過了日照、棗莊前三季度的GDP;濟南的增量也超過了一千億元;名義增速最快的是東營,高達18.96%,最低的泰安名義增速也達到12%。

濟南
與去年同期相比,16市的排名沒有發生變化,但不少城市間的競爭態勢發生了或多或少的變化。
比如,位于頭部的四城你追我趕,競爭激烈(后文再詳述)。
“下半區”中,東營將與德州的差距追到只有14億元,可以說已經碰到了腳后跟,兩市全年的排名極有可能發生變化;由于增速墊底,泰安領先濱州的優勢在縮小;而棗莊則憑借9.9%的較高增速將與日照的差距縮小至77億元。
近四年來,新舊動能轉換從初見成效向突破邁進,不僅深刻影響著山東經濟結構,也開始助力山東經濟質量的提升。今年前三季度,無論是從經濟發展指標、經濟結構指標看,還是從經濟質量指標、經濟活力指標看,山東經濟都呈現出新的變化。16市的良好增長態勢就是佐證。
02、頭部競爭激烈,青島首位度提高,濰坊搶眼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
今年前三季度,山東頭部四市——青島、濟南、煙臺、濰坊的GDP總量達到29767.34億元,占全省的半壁江山,其發展態勢對于全省經濟走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今年以來,四市你追我趕,競爭激烈,格局發生明顯變化——
領頭羊青島繼續高歌猛進,前三季度GDP首次突破萬億元,達到10310.36億元。在全國,排名穩定在第13位,與寧波的差距由上年同期的22.71億元,縮小到22.54億元;同時,擴大了對追兵無錫的領先優勢:從2020年前三季度的42.1億元,擴大到281.34億元。

青島
從省內看,青島的龍頭地位進一步顯現:首位度較去年同期提高了0.31個百分點,提高到17.06%;領先第二位濟南的優勢由1491億元,擴大到2028億元。
再來看排在第二位的濟南。這幾年,在強省會戰略的加持下,濟南的發展勢頭很猛。2020年,濟南GDP一舉突破萬億,達到10140.91億元,成為山東第二個破萬億的城市,增速為4.9%,高于全省3.6%的平均增速。

濟南
但今年以來,濟南增速出現明顯放緩態勢:一季度增速為17.4%,比全省慢了0.6個百分點;上半年增速為10.5%,比全省慢了2.3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增速為8.6%,比全省慢了1.3個百分點,排在全省第13位。
今年前三季度,濟南GDP增量為1034億元,比青島少增了537億元,由此,與青島的差距由1491億元,擴大到2028億元。目前,濟南和青島之間有著一個“濱州”的差距。濟南的首位度由去年同期的13.89%下降至今年前三季度的13.70%,下降了0.19個百分點。
煙臺,原本是山東“鐵定”的第二座GDP萬億之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位列全省第二位。在被濟南超越后,差距被濟南逐年拉開。

煙臺
今年前三季度,煙臺GDP增速只有8.7%,排名全省第12位,增量705億元,比濟南少增了300多億元。由此,與濟南的差距由1786億元,擴大到2115億元。
在16市中,濰坊的表現相當搶眼:前三季度,GDP增速高達11.3%,高居全省第一位;增量達770億元,將與煙臺的差距縮小到1161億元。

濰坊
濰坊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發展潛力、空間大,目前已經躋身山東第二大制造業城市。9月14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辦“全面小康奮進山東”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濰坊專場,濰坊市委副書記、市長劉運表示,濰坊當前人心齊、士氣足、干勁大、形勢好,計劃用5-6年時間,實現“GDP過萬億、進軍國內二線城市、沖刺全國大中城市綜合實力30強”。
按照目前的發展態勢,濰坊要實現這個目標不是問題。
03、三圈共進,膠東經濟圈表現最佳
除了個體表現外,各城市群(經濟圈)的表現也值得關注。
山東著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山東半島城市群,支持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推進省會、膠東、魯南三大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加快構建“一群兩心三圈”的區域發展總體布局。

去年以來,山東先后出臺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實施方案和省會、膠東、魯南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指導意見。今年8月,經省政府同意,《省會經濟圈“十四五”一體化發展規劃》《膠東經濟圈“十四五”一體化發展規劃》《魯南經濟圈“十四五”一體化發展規劃》印發實施,形成“1個實施方案+3個指導意見+3個規劃”區域協調發展政策體系。
在政策的加持下,各圈一體推進,抱團發展,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從數據看,今年前三季度,各圈增長勢頭都不錯。
膠東經濟圈是三圈中實力最強的,占據了全省四強中的三強,發展態勢令人放心。今年前三季度,膠東經濟圈五市GDP之和為25514.48億元,增量達到3588.11億元,名義增速達到16.36%;占全省的比重達到42.22%,提高了0.2個百分點。
三圈中,省會經濟圈覆蓋的城市數量最多、地域最廣、人口最多。今年前三季度,省會經濟圈七市GDP之和為22637.48億元,增量為2918.92億元,名義增速達到14.80%;占全省的比重為37.45%,下降了0.33個百分點。增速最快的淄博為10.3%,最慢的泰安為7.8%。
魯南經濟圈四市GDP之和為12168.27億元,增量為1668.56億元,名義增速達到15.89%;占全省的比重為20.13%,提高了0.01個百分點。
魯南經濟圈無論是面積、人口,還是經濟體量,與其他兩圈相比都要“矮一截”,扮演的是追趕角色。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前三季度,魯南四市均跑贏或者追平了全省平均增速,在三圈的激烈競爭中不但保住了份額,還略有提升,為全省經濟增長作出了貢獻。 總體而言,16市的表現都不錯,但也要看到,山東增長的不均衡性還比較明顯,協調發展的任務還很重。
眾人拾柴火焰高。山東要想實現更為穩健的增長,還需要更多城市加入快速增長的行列中來,攜手共進,才能行穩致遠。
作者 | 觀象君 編輯 | 疾風

往期精彩內容正在開發,歡迎關注!如果您有意見建議,歡迎發送郵件至qbguanxiangsh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