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2021年11月3日1版
營商環境是一個地區重要的發展基礎,營商環境好一步,發展就能快一步。11月2日上午,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專題推進會議,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優化營商環境的系列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分析形勢,查找不足,安排部署下一步重點工作。推進會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深入分析、精準指出我市營商環境存在的突出問題,從辦事方便、法治公平、成本競爭力強、宜居宜業四個方面對優化營商環境重點工作作出部署,提出打好優化營商環境攻堅戰,必將進一步增強全市上下優化營商環境的責任感緊迫感,以更大力度優化營商環境、完善創新創業生態。
營商環境是重要的生產力。實踐證明,哪里的營商環境好,項目就往哪里走、資金就往哪里流。當前,我們正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對青島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突出抓項目、抓招商、抓產業,大力發展“四新”經濟和重點產業,提升城市品質和核心競爭力,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實現這個目標,需要有與之匹配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今年以來,青島以優化營商環境評價為牽引,以體制機制創新為主線,建立“頂格推進”的營商環境工作體制機制,組建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專家咨詢委員會和社會監督員兩支隊伍,持續打造營商環境新優勢。11月1日,全國工商聯發布了2021年度“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調查結果,青島成為全國營商環境最好的十個城市之一。
成績固然可喜,但問題也不容忽視。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立足青島肩負的國之重任,對照企業和群眾的期盼,對標優化營商環境走在全國前列的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我市營商環境相對優勢不突出,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短板。推進會上播放了營商環境內參片,通報了我市整治和查處損害營商環境問題情況,其中曝光和通報的問題,從側面反映出我們的工作作風還不夠實、法治意識還不夠強、惠企政策供給能力還不夠優、重商親商氛圍還不夠濃。全市各級各部門要高度警醒、深刻反思,正視問題不足,刀刃向內、自我革命,聚焦辦事方便、法治公平、成本競爭力強、宜居宜業四個方面,以坐不住的緊迫感、等不起的責任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堅決打好優化營商環境攻堅戰。
要聚焦辦事方便,把打通企業和群眾辦事的痛點、堵點、難點作為優化政務服務的重點,樹立新型政務服務理念,運用好數字化手段,服務好企業、自然人、項目建設、創新創業“四個全生命周期”,最大程度惠企便民。要聚焦法治公平,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產權和合法權益,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打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要聚焦成本競爭力強,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抓好對中小企業、個體工商戶紓困減負、降費政策的落實,打造公平競爭環境,推動形成“近者悅、遠者來”的良好生態。要聚焦宜居宜業,著眼于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和企業家、投資者、人才對工作生活品質的需求,全面提升城市品質,解決好群眾反映強烈的急難愁盼問題,讓各類企業和人才引得來、留得下、發展得好。
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各級各部門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大事要事來抓,增強服務意識,提高工作效能,及時了解企業訴求,主動靠前服務,做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廣大黨員干部要增強主人翁意識,主動擔當、不做“看客”,真正成為優化營商環境的實干者、促進派,共同營造“人人都是營商環境、個個都是青島形象”的濃厚氛圍。要加強各方監督,強化執紀問責,緊盯落實上級政策“慢半拍”、執行工作標準“摻水分”、保障服務水平“打擦邊球”等現象,著力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嚴查不擔當、不作為、亂作為問題。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當下,國家營商環境考核評價即將開展,讓我們以迎評為契機,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構建親清政商關系,推動硬環境越來越好、軟環境越來越優,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讓青島更加充滿活力、富有實力、獨具魅力!(青島日報評論員)
相關新聞:
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專題推進會議側記:發力四個重點領域,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責任編輯:王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