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慧”停車:智能查詢 泊位引導 錯時共享
城陽區啟動智慧停車項目破解“停車難”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訊 “以前這個點很難找到車位,有時候甚至得繞半個小時的圈,停車全靠運氣。現在好了,不但車位數量多了,還能直接導航到達,省事!”2日下午五點半左右,結束了一天工作的城陽居民郝莉莉準備駕車回家,拿出手機,打開“城陽停車”微信公眾號,輸入小區名稱,點擊“尋找車位”,小區周邊的停車空位就顯示在了屏幕上,郝莉莉選擇了一處離家最近的停車場,跟著導航很快就停好了車。
讓郝莉莉幸福感滿滿的是城陽區在全市先行啟動的智慧停車項目。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城陽區深入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積極推動靜態交通一體化工作,同步整合全區公共停車資源,著力提升停車智慧化管理水平。
“城陽區堅持把改善民生放在工作的首位,其中解決停車難問題是我們的一項重要工作。為了讓停車管理更加規范化、標準化、智能化,我們推出智慧停車項目,并深入落實建設和運營等重點工作,為市民營造安全、有序的停車環境。”城陽區住房和城市建設管理局城市建設科負責人紀宏綱介紹,智慧停車項目集智慧服務、智慧收費、智慧監管、大數據分析等功能于一體,以“城陽區智慧停車數字平臺+AI智能硬件+移動支付”為整體方案,聚合了“5G+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先進技術。
據介紹,智慧停車項目有諸多亮點,比如說路側停車采用地磁檢測為主、高位視頻監控為輔的智能停車識別;停車場采用視頻識別+ETC技術實現不停車出入和無感支付;運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市民能夠享受停車資源智能查詢、泊位引導、停車狀態推送、錯時共享車位預約等服務。支付方式也十分方便快捷,市民可以通過掃碼支付、App支付、ETC支付等多種方式快捷支付,大大提升了市民的停車體驗。
截至目前,城陽區已經完成了智慧停車一期項目建設,項目包括智慧停車管理平臺和停車App開發,建成6000個智能化改造路內及路外公共停車位,改造34個機關事業單位停車場,投入運行1962個共享車位。在城陽,從市民找車位、停車、支付、申訴到政府的監督管理,智慧停車服務和智慧監管實現一體化,形成了“城陽停車”新典范、新標簽。城陽區還將充分利用城市公共空間資源,全面規劃并啟動智慧靜態交通一體化建設與運營,包括路側停車、停車場停車、立體停車場、新能源充電、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等在內,打造全新的智慧靜態交通體系,并與智慧動態交通無縫對接,全面提升城陽區交通出行秩序,提升市民出行幸福指數。(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周偉 通訊員 徐婷)
責任編輯:郝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