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轉型升級,發展存在薄弱環節,還在為缺技術、少人才、產學研對接不暢而著急么?在島城,這些都不是問題。近日,在市經信委指導下,青島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中心聯合青島海之晨工業裝備有限公司、中科院軟件所青島分部,共組織了5名專家志愿者,開展智能視覺(識別)系統應用技術小分隊志愿服務活動。
現場“診脈”為企業解憂
“平時想請專家幫忙‘診脈’,可既沒有人脈,成本方面也不太允許,多虧咱們市里給搭建這樣一個平臺。 ”活動現場,不少需求企業發出感慨。記者了解到,本次技術志愿者小分隊共組織了5名志愿者,有海洋石油工程等10家企業20多名技術人員參加了對接活動。參會的10家企業中有4家企業提出了詳細的技術需求。
其中,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出自己的企業進行海洋工程設備制造過程中,面對上萬個形狀不同的零部件,希望通過視覺管理系統進行自動分揀,替代手工分揀,降低分揀出錯率。青島農業大學則提出了借助視覺識別系統的深度學習功能,進行花生、胡蘿卜等農產品的缺陷檢查。青島三祥科技提出針對汽車膠管和金屬接頭處及鋼活塞石墨層線掃描檢查的要求。針對上述企業提出的技術需求,專家都一一做了描述性的解答。
專家志愿者隊伍逾百人
據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中心介紹,著眼于解決中小企業缺技術、少人才、產學研對接不暢的 “轉型之困”,我市在2017年首創開展技術志愿者服務活動,組建了涵蓋機械裝備、智能制造、紡織服裝、新材料等十多個專業技術領域,130多位教授、高工等專家組成的中小企業技術志愿者服務團。并于當年開展了5場技術對接洽談活動、2場專業技術培訓活動、85家次線下“一對一”診斷咨詢,共為140余家企業提供了技術診斷咨詢服務,為100余家企業的200余名技術人員提供了專業技術培訓服務,通過幫助中小微企業解決實際技術難題,成為廣大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得力助手。
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中心表示,青島市中小企業技術志愿服務活動今年還將在全市范圍內持續開展技術服務小分隊和一對一技術診斷、咨詢活動,有效整合各方資源,為企業的發展加油助力,實現企業新舊動能轉換。據悉,在此前的志愿服務活動中,青島銳智精密稱量設備科技有限公司與青島科技大學自動化學院曹夢龍教授團隊已經正式簽訂合作開發協議,成為首單按照流程完成的精準技術服務 (征集企業技術需求、需求落實-匹配技術志愿者-現場診斷咨詢-出具初步解決方案、雙方自主協商、簽訂協議深化產學研技術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