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17日訊 首屆中國國際文化旅游博覽開館首日,各地展區大放異彩,觀海新聞記者實地探訪。
青島展區主打時尚牌
“這面墻上展示的是青島市十大文旅產品,您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在這面墻上找到適合您的旅游線路。”首屆中國國際文化旅游博覽會開館首日,前往青島展區的觀展人員絡繹不絕。
在青島展區,觀展人員可以在海信科學探索中心體驗力學、聲學、光學的秘密,也可購買一杯青島啤酒,觀看青島展區主舞臺的現場表演。同時,還可在文創集市為家人帶回一份充滿島城風情的文創產品。
淄博展區“琉璃”異彩
走進淄博展區,展區門口擺放的一座金絲雞血紅琉璃作品《千里江山 錦繡繁華》揭開了淄博展區的“面紗”,展區內依據動物、植物、中國傳統元素等制作而成的各式琉璃制品琳瑯滿目,引發觀展游客贊嘆不已。
據了解,淄博博山有著悠久的琉璃制作歷史,早在盛唐開元,就有李亢“不問淄博出琉璃乎”之問,及至蒙元一朝,博山琉璃窯爐已天下皆知。
臨沂民俗輪番登場
翻花、柳編、費縣手繡、小郭泥塑、空靈鼓、糖畫……文博會首日,極具臨沂特色的民俗產品吸睛亮相臨沂展區。“這個叫做攪漿”,在沂蒙桑皮紙展區,63歲的桑皮紙傳承人楊爺爺正在為前來觀展的游客現場展示桑皮紙制作過程。在臨沂展區,觀展游客將體會到最地道的沂蒙精神、沂蒙風情。
濱州展區最“居家”
大棗、床單、碗具、實木桌椅……在濱州展區,前來觀展的游客能買到最實用的產品。冬暖夏涼的鄒平古老傳統純手工粗布特產,用玉米皮、蒲草、毛草、水葫蘆草等編織而成的坐墊、玩偶、拖鞋,實木制作而成的中式家具,不用洗潔精的海瓷碗碟……你一定能在濱州展區買到最實用的產品。煙臺展區“八仙過海”
“啊哈!”伴隨著激情的音樂和現場的武術、嗩吶表演,煙臺展區瞬間人聲鼎沸起來。“大家可以從右手邊進入煙臺展區,近距離感受煙臺文旅風情”。走進煙臺展區,各項文旅產品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海洋牧場、煙臺絨秀、八仙葫蘆、萊州毛筆、萊陽梨膏、煙臺面塑、煙臺剪紙等極具本土特色的文創產品展示了煙臺濃厚的歷史文化和本土風情。棗莊展區“獨具匠心”
中國國際文化旅游博覽會首日,棗莊展區的魯班鎖、棗莊木雕無疑是棗莊展區的兩大王牌,其精湛繁雜的制作工藝,讓不少觀展游客贊嘆連連。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此次他們帶來的小型魯班鎖有20多種,12棒的大型魯班鎖,不同樣式多達40種。
除了手工藝品外,臺兒莊古城也作為棗莊重點旅游推薦項目亮相,為觀展人員帶來咸鴨蛋、綠茶酥等臺兒莊特產。
青州展區最“悠閑”
“偷得青州一歲閑,四時終日面孱顏”,這是歐陽修對青州的評價,也是此次中國國際文化旅游博覽會青州展區的寫照。走進青州展區,一切都在手藝人的創作中慢了下來,展區現場有畫家揮毫潑墨,也有民間手工藝者現場編織青州府花邊大套。在這里,書香、筆香、墨香等相融相映,為參展觀眾帶來了青州硯臺、石刻拓片、青州鋁藝等文旅產品。
東營展區成“網紅”
文博會首日,東營打造的裸眼3d的全息沉浸式空間,讓東營展區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紅”打卡地,環形LED屏幕上輪番播放著黃藍交匯、鳥類天堂、濕地紅毯、黃河入海、我們回家四大篇章。現場模擬還原的黃河濕地場景,伴隨著蘆葦、東方白鸛、鴨子等仿真模型,讓參觀者彷佛如臨現場,感受著東營黃河入海口的水天一色。
在中心展區多媒體展區旁,四周環繞著東營市特色文旅產品展示區,在這里參觀者可以購買到地道的東營美食和手工藝品。
泰安展區“回憶”滿滿
“你看,這是泰山,這肯定是泰安館了。”泰安展區前的泰山風景牌成為此展區的標志性地標。在泰安展區,一座泥塑作品前圍繞著十幾位前來參觀的游客,“每個泥人臉上的表情像活了一樣”,這幅作品以為人們日常生活為原型,展現了七八十年代年代人們自娛自樂的下棋場景。除此之外,60后、70兒時玩過的傳統風車、剪紙等藝術作品也紛紛亮相泰安展區,給人帶來滿滿的年代回憶。
威海最有“商業頭腦”
走進威海藍白相間的展廳,這里藏著濃縮型的小集市。極具特色的文創產品成為威海展區的主角。海洋文創、天鵝文創、博物館衍生品等等,將威海深厚的文化歷史與獨特的海洋風光結合起來。各式天鵝制品、秦權小子、麥飯石杯等讓現場參觀者買單不斷,為威海文旅產品畫出更大的同心圓。(青報全媒體記者 李魏 張芝萌)
責任編輯:王鳳一 李婧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