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10日訊 據青島海關統計,今年前10個月青島市外貿進出口總值6975.6億元人民幣,已超去年全年,比去年同期增長36.7%,較2019年同期增長45.8%,占同期山東省進出口總值的29.2%。其中,出口3943.8億元,增長29.5%,較2019年同期增長46%;進口3031.8億元,增長47.5%,較2019年同期增長45.6%。
10月當月,青島市進出口732.5億元,增長35.1%。其中,出口428.7億元,增長30.7%;進口303.8億元,增長41.6%。
前10個月,青島市一般貿易進出口4729.3億元,增長34.5%,占全市進出口總值的67.8%。加工貿易進出口996.8億元,增長9.7%。同時,綜合保稅區和自貿試驗區作為對外開放新高地,對外貿發展的作用日益突出,保稅物流進出口1026.5億元,增長68.7%,高水平開放平臺發展勢頭強勁。
前10個月,青島市民營企業進出口4648.5億元,增長40.6%,占全市進出口總值的66.6%,占比提升1.8個百分點。這主要得益于民營企業自主性強、經營靈活,更容易抓住全球經濟回暖帶來的新契機,成為推動青島外貿快速增長的主導力量。同期,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1430.2億元,增長20.6%;國有企業進出口883.9億元,增長49.3%。
據海關統計,今年前10個月,東盟是青島市最大的貿易市場,青島對其進出口1090.5億元,增長54.9%,占全市進出口總值的15.6%。這主要得益于我國與東盟合作持續深化,保障了雙邊經貿往來暢通,同時青島與東盟經濟結構互補性較強,持續推動了青島對東盟進出口快速增長。其次為歐盟和美國,分別進出口813億元和808.5億元,分別增長20.9%和34.8%,分別占全市進出口總值的11.7%和11.6%。同期,青島對韓國、日本和巴西進出口分別增長39.4%、16.3%和29%。
目前,上合示范區已常態化開行國際、國內班列21條,通達上合組織和“一帶一路”沿線18個國家、46個城市。通過探索、深化“班列+多式聯運”“班列+產業園區”等模式,上合示范區作為互聯互通國際物流中心的作用也日益顯現。前10個月,青島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2103.3億元,增長48%,占全市進出口總值的30.2%。青島是面向RCEP成員國開放發展的重要支點,前10個月,青島對RCEP其他成員國進出口2646.6億元,增長42.8%,占全市進出口總值的37.9%。在RCEP生效倒計時之際,青島提出要努力形成更多制度創新成果,加快打造RCEP經貿合作示范城市,可謂恰逢其時。
青島海關統計分析處處長張徑舟介紹,機電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快速增長,是青島出口快速增長的重要原因。前10個月,青島機電產品出口1904.6億元,增長35.2%,占全市出口總值的48.3%,拉高出口增速16.3個百分點。其中,家用電器、集裝箱、汽車零配件和通用機械設備出口分別增長23.5%、98.7%、22.9%和27%。同期,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818.6億元,增長17.6%,占全市出口總值的20.8%。“這兩項數據充分體現出青島新舊動能轉換的成效,以及青島在融入全球制造業重塑過程中的優勢。”張徑舟說。
進口方面,前十個月青島進口值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拉動明顯。“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寬松,全球流動性充足,疊加經濟從疫情中復蘇,各國對能源、資源類商品需求擴大,推動主要大宗商品進口價格上漲。”張徑舟說。數據顯示,前10個月,青島市主要大宗商品合計進口1428.8億元,增長43.7%,占全市進口總值的47.1%。其中,鐵礦砂進口450.5億元,增長57.9%,進口價格上漲59.4%,進口量減少0.9%;原油進口430.2億元,增長84.7%,進口價格上漲42.5%,進口量增加29.7%。同期,青島農產品進口593.7億元,增長26.4%,占全市進口總值的19.6%;機電產品進口524.8億元,增長48.9%,占全市進口總值的17.3%。
下一步,青島海關將通過實施“提前申報”“兩步申報”“兩段準入”“進口貨物船邊直提、出口貨物抵港直裝”等通關模式,推廣“關稅保證保險”等多元化稅款擔保模式,讓通關更加省時省錢。同時,將最大化利用RCEP協定即將實施的歷史機遇,建設RCEP監管服務創新試驗基地,努力形成落實RCEP“山東樣板”。此外,海關還將依托山東自貿試驗區、上合示范區、綜合保稅區等開放平臺,大力推動海關監管制度創新,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打造制度型開放高地,推動青島外貿高質量發展。(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胡相洋)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