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10日訊 日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聯合基金重點支持項目立項結果,中國石油大學(華東)5個項目獲企業創新發展聯合基金能源領域重點支持。
據介紹,該校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唐曉明負責的“隨鉆聲波遠探測成像測井理論與實驗方法”聯合基金項目(中國海油)針對隨鉆聲波遠探測在鉆探實測方面的理論方法和技術實施上存在的巨大挑戰開展研究,旨在為隨鉆聲波遠探測儀器研制提供扎實的理論基礎和有效的實施方案。
石油工程學院教授孫寶江負責的“深水控壓鉆完井地層-井筒多場耦合機理與壓力調控”聯合基金項目(中國海油)旨在突破深水控壓鉆完井地層-井筒多場耦合機理,發展深水控壓鉆完井井筒壓力控制新方法,為我國南海深水油氣田安全高效開發提供支撐。
石油工程學院教授侯健負責的“柔性膠囊聚合物驅提高采收率的基礎理論研究”聯合基金項目(中國石化)擬建立柔性膠囊聚合物驅新方法,克服常規聚合物驅普遍存在的化學劑剪切損失大、低效循環等難題,為我國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儲運與建筑工程學院教授李玉星負責的“新型FLNG裝置天然氣帶壓液化復雜流動與換熱的基礎問題”聯合基金項目(中國海油)針對常規FLNG工藝復雜、投資成本高、海上適應性差等問題開展研究,解決新型FLNG裝置天然氣帶壓液化復雜流動與換熱的基礎問題并提高天然氣帶壓液化工藝的海上適應性,對于深遠海天然氣的高效開發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工程應用前景。
石大山能新能源學院教授蔣文春負責的“核電蒸汽發生器電磁感應局部熱處理多場耦合調控殘余應力方法研究”聯合基金項目(中廣核)擬通過溫度-應力-變形多場耦合協同控制,建立蒸汽發生器電磁感應加熱局部熱處理設計方法,為保障蒸汽發生器安全運行作出貢獻。
據悉,從2018年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有關地方政府和企業共同出資設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企業創新發展聯合基金,強化統籌管理,統一經費使用、統一發布指南、統一評審程序、統一項目管理。同時,圍繞行業部門中關鍵科學問題與有關行業主管部門出資設立聯合基金,推進形成具有更高資助效能的新時期聯合基金資助體系。2021年度企業創新發展聯合基金以重點支持項目或集成項目的形式予以資助,資助期限均為4年,其中重點支持項目直接費用平均資助強度約為260萬元/項。研究領域包括能源領域、人工智能領域和航天領域。能源領域聯合出資企業分別為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世鋒)
責任編輯:王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