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11日訊 觀海新聞記者今天從青島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獲悉,農民工“討薪”是12348法律服務熱線受理的一個熱點,今年4月,該中心在全國率先實施“12348熱線+人民調解”這一新模式以來,12348熱線調解共接到農民工維權討薪案件826件,占案件調解總數的17.93%;成功調解256起“討薪”案,成功率達到了31%。
農民工“討薪難”一直是社會性難題,近年國家相繼出臺了各項法律法規和各種保護農民工權益的政策,對農民工權益的保障日趨有力和完善。但無論是“仲裁”還是“訴訟”,由于程序相對繁瑣,耗時較長,且由于農民工群體的流動性大,接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在遇到“討薪”問題的時候,更是覺得難上加難。
要破解這一問題,就迫切需要一個兼具群眾意識與法律素養的“明白人”來架起一座橋梁,理順各種關系,幫助農民工群體正當合理、于法有據的去主張自己的權利。青島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根據人民日益增長的法律服務要求,創新性開展了“12348熱線+人民調解”這一新模式,今年4月以來,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12348熱線調解共接到農民工維權討薪案件826件,占案件調解總數的17.93%;成功調解256起“討薪”案,成功率達到了31%。由此打通了農民工維權討薪的“關鍵環節”,很多“棘手事件”“沉疴事件”,在調解員的努力之下也迎來了解決的曙光。
一個月前,到處討要“血汗錢”的張先生和工友們四處碰壁,“包工頭”和“項目部”的負責人互相“踢皮球”,最后,居然都躲起來了,電話也不接,人也見不到,而這十幾個工友都是張先生從老家帶出來的,活兒干了,卻遲遲拿不到錢,對老鄉對家人張先生都感覺無法交代。身在異鄉,沒有多少文化的張先生焦頭爛額,感到又委屈又無助。工友們告訴他可以打電話給12348尋求幫助,于是張先生就撥通了12348的電話。
張先生向12348熱線律師進行咨詢后,申請通過12348熱線調解解決糾紛,調解員接到指派之后馬上致電當事人了解情況,并分別給包工頭和發包方進行調解,了解雙方的難處,并從法律角度向他們闡述“拖欠農民工工資”的法律后果,最終項目部的負責人承諾先籌集部分款項,直接支付給農民工朋友。之后的工作環節中調解員繼續跟蹤回訪,確認款項已經到賬。王先生特別致電青島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表示感謝。
另外還有多起農民工討薪案件得到了圓滿解決,拖了8年不解決問題的“工頭”,在調解員的勸說下終于露面,愿意在調解委員會的主持下和工人達成“支付協議”;“算不清楚”賬目的項目經理在調解員的層層調節下,也理順清楚,愿意支付;跑外賣的農民工兄弟因為欠薪心力交瘁,在調解員的努力下也拿到了風吹日曬的“血汗錢”。
調解員在調解過程中會給農民工和對方打數個電話,依法和入情入理地調解。農民工和對方互相通過電話或線上表示意愿,進行線上支付,而不需要東奔西跑到現場,這樣也大大減輕了農民工和對方在調解中精力和成本的付出。
據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主任王生介紹,該中心依托12348熱線創新開展的“12348熱線+人民調解”新模式,使得熱線不僅僅是接受咨詢,還賦予了“免費調解”“電話調解”這一新功能,切實起到了助力社會矛盾糾紛高效快捷解決,包括便捷解決農民工勞資等糾紛,避免矛盾激化,同時減少農民工的“訴累”的作用,并且節約了大量公共資源和司法資源,受到了人民群眾和社會的廣泛認可。下一步,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將不斷完善這一“熱線+調解”新模式,加強軟硬件建設,促進矛盾糾紛及時高效和諧化解,為維護社會平安穩定作出更多貢獻。(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戴謙)
責任編輯: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