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11日訊 沒有物業管理是目前不少老舊小區面臨的一大難題。隱珠街道率先引入“物管城市”模式,在試點區域內讓物業企業統管環境衛生等工作,取得良好了的成效。
位于隱珠街道的市府家屬院是一個老舊院,住著180多戶居民。長期以來,由于缺少專門的物業公司管理,“空中飛線”、“亂停車”私搭亂建等情況非常普遍,影響了居民生活品質。
在今年,隱珠街道將其納入物業公司服務范圍,很快小區情況就有了改觀。
隱珠街道嘉寧路社區黨委書記王淑梅說,“亂停車現象,咱們劃分了停車位,無障礙停車位、非機動車停車位,亂搭亂曬,我們就是搭建集中晾曬區,再就是空中飛線,我們找了專門工作人員進行了整治。”
針對無物業小區和公共區域出現的治理“真空”,隱珠街道于今年5月啟動“物管城市”改革,劃出約7.6平方公里作為試點區域,在區域中引入三家企業,進行物業管理仝覆蓋。膠南商城周邊的公共區域、由于引入物業管理,實現了從環境“臟亂差”到整潔干凈的轉變。
德信物業公司負責人苑皓銘說“我們加強了人手,原先是4個人,我們上到了8個保潔,我們增加了一個管理員,相當于兩條街的管家,出了什么問題,他都會及時處理,有一個時效性,我們還上了保安,日常早市的時候可以及時維護秩序。”
目前,隱珠街道轄區內147個無物業小區中,已有140個納入物管范圍,小區物業管理覆蓋率由29%提升至98%;環境衛生等方面80%的上報問題,實現當日辦結,城市管理效能全面提升。”
隱珠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陳國梁告訴記者,“在之前的管理過程中,有很多問題不能及時發現,發現了問題也沒能及時處置。施行‘物管城市’后,形成了直線管理,巡查機制、處罰機制、獎懲機制等措施更加得力。物管單位必須按照合同約定進行迅速處置,這就實現了‘一口進、一口出’,杜絕了可能的推諉扯皮,提高處置效率,這樣我們也能為居民帶來更加便利、更加貼心的服務。”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