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萊西在“一統領三融合”的總思路下,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引領作用,以建平臺、抓實效、促增收為抓手,將市場、資源和農戶有機結合,共同參與鄉村經濟發展,構建了市、鎮、村“112N”的農業經濟發展平臺脈絡,即“1家市級農業公司、12家鎮農業公司、N家新村鄉村振興公司”,統籌各方資源,統一運作,統一管理,統一對外合作,聚力打造公司主導、村級推動、合作運營、農戶創收的鄉村經濟振興工作新格局,有力推動了新一輪鄉村振興戰略落地。
有效匯集農業資源
滴水不成海,獨木難成林。
在現代農業與市場發展緊密結合的大環境下,萊西搭建三級農業平臺公司,整合農村資源、資產、資金到大平臺框架下,與自然村、農戶之間建立牢固、規范的合作關系,通過農業平臺公司預儲資源、統一運作,將農村零散、閑置、邊緣化的生產要素匯集,發揮規模效應,提升土地租賃、產銷分紅等農業生產環節收益能力。
馬連莊、姜山、夏格莊等鎮積極探索農業平臺公司與第三方合作,號召黨組織統一流轉農戶土地,引導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參與平臺公司市場化運營,土地規模化運營達70%,較好地發揮了示范帶動作用。今年以來,萊西通過平臺公司新增土地規模經營4.3萬畝,土地承包價格平均每畝提高300元,實現了農業平臺公司、村集體、農戶多方增收。
無障礙承接農業項目
圍繞大項目落戶農村清障倒地、農戶補償、集體利益保障難等焦點問題,萊西發揮農業平臺公司承載作用,實行村級土地保底收儲,建立資源儲備庫,搭建大項目快速落地通道。
在土地流轉中,農業公司先給予村級每畝600元保底價,并拿出每畝100元交由村集體經濟合作社,進一步保障村集體收益,調動村級參與積極性,促進大項目無障礙落地。
“今年,新希望六和系列項目引進過程中,鎮級農業公司運用預儲的成片土地資源,同步配合政府清障倒地行動,調度新村公司和合作社進行收尾動員。”萊西市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告訴觀海新聞記者,不到2周時間3000余畝項目土地清障工作全部完成,實現了大項目倒地清障“零糾紛”,“既提升了投資者、農戶、村集體項目落地滿意度,又高效率推動了項目建設進度。”
鏈條化發展農業服務
農業平臺公司在農業生產、種植養護、產品銷售等環節組織、指導村集體和農戶參與商業化運作,拉長收益鏈條。如,標準化農田整理工作由鎮農業公司承擔,根據地塊發給所在新村鄉村振興公司,鄉村振興公司與農機服務公司合作,以勞務雇傭的方式組織村內的農機大戶、部分村民和貧困戶參與整地,整個過程農機大戶、村民、貧困戶都獲得收益,群眾收入大幅提升;新村所屬的鄉村振興公司也有收入,村級經濟得到補充;鎮級地力提升任務順利完成,整個收益鏈大幅擴張,收益群體增多。
目前,通過鎮級農業公司與第三方合作先后扶持、發展、壯大合作社、家庭農場763家,新建青島扶貧產業園,甜瓜、金銀花、車厘子、紫苜蓿等產業示范園、農業基地95個。
釋放農業資金活力
資金短缺是農業項目運營后續乏力的主因。萊西依托農業平臺公司以資產授信方式獲取銀行貸款,根據業務工作完成情況將資金支付給鄉村振興公司,鄉村振興公司依據業務模塊支付給經濟合作社,合作社支付給社員農戶,鎮級、新村、合作社、農戶四級全部獲得資金補充,有力解決了鄉村振興資金短缺的問題。
今年,馬連莊鎮農業平臺公司與青島農商行達成2000萬授信協議,正在推進青島農發行2億元授信工作,預計每年將帶動增收超過4000萬元。(青報全媒體記者 馬英歌 通訊員 鄭曉棠 文/圖)
責任編輯:劉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