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18日訊 本月,淄博市高新區第一批智慧停車場正式啟用,通過“一個平臺,全城通停”的操作模式,極大改善了城市“停車難”狀況。完成這項工作的,是一家青島的科技企業——松立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近年來,山東大力支持智慧城市發展,不斷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提升市民生活品質和城市整體形象。將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停車場景深度融合的智慧停車,逐漸成為山東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抓手。
作為智慧停車領域的“先行者”,松立集團正加速在省內布局,為山東各地市打造智慧城市輸出“青島方案”。

破局“停車難”,“青島方案”輸出到全國30多個城市
以前淄博高新區西六路香榭大廈附近路段,車位量少,且停放著大量的僵尸車,找車位是一件需要“碰運氣”的麻煩事。市民程先生告訴記者,無奈之下,他找了一個距小區三公里遠的車位,每天去車位取車的途中甚至需要騎電動車。
“找不到車位、停車難,其實根源在于信息的不對稱,駕駛員無法預知附近哪個停車場、哪條路上有空余車位。”松立集團品牌推廣部總監崔道安說,“將城市路內公共停車泊位和商業園區、住宅社區、寫字樓、商場、酒店等商業停車場泊位聯網共享,讓車主可以通過一個APP、一個平臺查詢全城車位,在實現有位、有序停車的同時,提升泊位資源利用率、周轉率,發揮最大效能。”
2020年,松立集團便走進淄博,助力建設城市級智慧停車一體化平臺,通過“一張網、一個平臺、一個APP”實現全市停車數據的共建、共享、共用,成為淄博打造全省新型智慧城市試點示范建設的樣板工程。現在,淄博已初步實現城市級智慧化停車布局,“市級統籌、區級運營”的管理模式為淄博智慧城市建設賦能。
目前,松立集團的“慧停車”APP在淄博注冊人數已突破14萬人,車位周轉率由最初的每天1.5次左右提高到平均每天6次,在停車需求比較大的路段,每天的車位周轉率能達到十五六次。
無獨有偶,在菏澤鄆城,松立集團打造的一期803個泊位設備已全部調試上線。在設備上線區域,魚眼視頻樁均張貼有“慧停車”APP的下載二維碼,車主下載注冊使用APP,實現停車管理的無人值守、無感支付。
在山東遍地開花的同時,松立集團的智慧停車服務已經在北京、上海、貴陽、鄭州、蘭州、泉州等30多座城市落地,共運營車場1500多個,管理泊位20多萬個,服務車主2000多萬人次。

多維度梳理行業指標,數字孿生平臺提升城市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
城市的全面數字化改造乃至數據驅動運營是智慧城市的大方向。今年8月,青島膠東國際機場開航投運。為滿足機場停車資源供給,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科學化、精細化、智慧化水平,松立集團子公司青島政容松立智能停車管理有限公司打造了集高位相機、魚眼視頻樁設備與慧停車城市級停車管理平臺于一體的數據交互、聯動網絡,實現了膠州全域“一張網、一個平臺、一個APP”的數字化管理。截至目前,膠州已經有2124個停車位接入了“慧停車”管理平臺。
更值得關注的是,以智慧停車為“入口”,松立集團“慧停車”城市級靜態交通平臺將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停車場景深度融合,進一步統籌城市道路及路內外停車資源,從車主、車輛、車場、道路、城市等多個維度梳理了130多個行業指標,實現了車主、車輛、車場及城市停車的精準畫像和運營數據分析,可以為政府交通空間規劃、動靜態交通一體化治理、交警違停治理、城市安全提供決策支撐和數據支持。
例如,基于停車大數據繪制的城市停車熱力圖,直觀地展示了當前城市每個區域不同時段的停車資源占用狀況,政府規劃部門可以據此規劃建設停車場,并通過價格杠桿調節各個路段、車場的利用率、周轉率,使每一個停車泊位都能發揮最大效能。
今年以來,松立集團還建設了“1+3+N”數字城市云腦,即以智能算法倉為核心,以星光物聯網平臺、大數據分析平臺、數字孿生平臺為支撐,數字化賦能智慧停車、智慧社區、智慧園區、智慧景區、智慧城市等多個應用場景。其中,數字孿生平臺能夠實現現實世界可視化、城市管理智能化、物聯網絡圖形化、事件管理協同化,可大大提升城市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為國內行業領先。(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耿婷婷)
責任編輯:郝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