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18日訊 鄉村美不美,關鍵看環境。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為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有序推進,即墨藍村街道嚴格對照“人居環境整治”任務清單,聚焦村居環境衛生難題,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多措并舉推動人居環境整治上新的臺階,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集中力量抓整治
明確任務要求,上下聯動抓整改,使整治行動向縱深推進。成立街道、社區、網格三級領導小組,實行區管干部包村、中層干部包街、支部成員包組,層層抓落實的治理模式。發揮黨員、社員代表及志愿者隊伍作用,通過“帶做、幫做、領做”形式調動村民參與積極性。
“現在村子越來越好了,住得挺舒坦?!蓖盹埡箦迯潈旱拇迕裾f。六合村東時于莊網格經濟薄弱,整治難度大,為此支部一班人結合村情,村莊干部敢于率先叫響“我先來,我負責”的口號實行四職干部包片,帶頭參與、帶頭整改,徹底改變了村莊臟、亂、差的局面。
示范引領來帶動
藍村街道通過先易后難工作舉措,穩步推進整治行動。發揮美麗鄉村示范作用,以前期實現美麗鄉村改造的村莊為抓手,通過重點檢查、觀摩示范、經驗介紹等,以點帶面、以強帶弱推動街道人居環境整體建設水平提升。建立健全考評獎勵機制,街道拿出200萬專項獎補資金,每月對村莊進行獎補,各網格村落實責任,制定相應的獎懲措施,有效調動村莊和群眾的參與積極性。

“過去村子里時常能見到居民家門口堆放的雜物,自從進行評比亮化后,整個街巷都變得干凈起來。”藍村街道南泉新村泉東網格支部書記萬思禮告訴觀海新聞記者,泉東網格支部實行支委成員分片、黨員聯戶,在村莊公開欄設置曝光臺,對連續三次檢查不合格的村民進行曝光。
長效機制保實效
在成果鞏固、建立健全長效機制上下功夫。為改變街道人居環境“剃頭挑子一頭熱”以及搞突擊、難長久的窘狀,藍村探索建立“五長護村制”,即網格長、街長、巷長、戶長、水域長分解細化責任,按照因地制宜、一村一策方針,通過支部研究、社區審查、黨員和社員代表大會通過的方式,在街道轄區所有網格村建立一套符合村情民意的人居環境整治長效機制,形成了環境級級抓、時時抓、人人抓的良好局面。
下一步,藍村街道將繼續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圍繞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創建目標,持續優化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提升基層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濤 通訊員 張鹿鹿/圖 徐寧 文/圖)
責任編輯:劉麗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