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18日訊 市教育局今日印發《青島市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創建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明確了全市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創建“時間表”,力爭到2023年,30%區(市)達到國家評估認定標準;到2025年,所有區(市)達到國家評估認定標準。
為解決優質教育資源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整體提升全市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水平,方案提出統籌城鄉義務教育學校規劃建設、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學校辦學質量、增強教育保障能力等四大任務。其中提到,優化學校布局規劃,重點加強城鎮居住區尤其是主城區熱點區域、教育配套設施相對薄弱區域義務教育設施規劃建設,到2025年,全面消除大班額和大規模學校;“十四五”期間,平均每年新建、改擴建不少于20所中小學校。改善學校辦學條件,各區(市)每年推動25%以上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生均體育場館面積及音樂、美術教室等未達標學校達標。加強教育信息化建設,實現學校網絡教學環境全覆蓋;市級信息技術融合優質課評比農村教師參評比例不低于30%。
我市將均衡配置師資,重點推進骨干教師校際間和縣域內城鄉之間、優質學校與薄弱學校之間交流,加大鄉村學校、薄弱學校骨干教師培養力度。提高教師素養,提高新招聘教師學歷門檻,強化教師培訓經費投入保障。保障義務教育教師待遇,確保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各項待遇落實到位。
深化課程與教學改革,我市將建立教學示范與幫扶制度,推動城鄉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推進集團化辦學,到2025年,至少建成優質教育集團30個,核心校與成員校間管理互通、師資共配、研訓互動、文化同建、資源共享和質量共提。完善34所市級實驗學校實驗項目常態化推進機制。健全教育評價制度,建立義務教育質量評估監測機制。
規范辦學行為,加強中小學“五項管理”(即作業、睡眠、手機、讀物、體質管理),落實“雙減”(即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工作要求,實現義務教育學校課后服務全覆蓋,學科類培訓機構數量每年遞減,民辦義務教育在校生控制在規定比例。落實經費保障,確保教育經費投入兩個“只增不減”,統籌安排資金用于引導改善辦學條件、化解大規模學校等項目。
根據方案,我市將把創建工作納入對區(市)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指標體系,對重點突出問題進行掛牌督辦。建立獎懲機制,對今后3年內通過國家、省評估認定的區(市)給予獎補,對創建工作滯后、不作為、督導反饋問題整改不力以及弄虛作假的區(市),按照《教育督導問責辦法》進行通報、約談和問責。(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沐源)
責任編輯:單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