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19日訊 近日,由青島西海岸新區急救中心修訂的新區“卒中救治地圖”(以下簡稱“救治地圖”),在2021年第十一屆“全國卒中宣傳周”上正式發布,標志著新區腦卒中院前院內一體化救治正式邁入3.0時代。據悉,3.0版的卒中定點醫院數量較此前版本增加了2家。目前,新區所有鎮街均已納入“黃金1小時救治圈”。
與時間賽跑,“救治地圖”成“救命地圖”
腦卒中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復發率高和經濟負擔高等特點,是我國居民排名第一位的死亡原因,也是我國成年人殘疾的首要原因。
西海岸新區急救中心急救科負責人邱晨告訴記者,腦卒中發生后,救治的第一核心就是快。比如一名腦血管栓塞的患者需盡快進行溶栓治療,從發病到成功溶栓的時間窗僅為4.5小時。在這場與死神的速度較量中,“救治地圖”就是“救命地圖”,它以精準和時效架起卒中患者的生命橋梁。
“救治地圖”3.0版發布后,急性腦卒中患者家屬撥打120后,急救人員會準確識別并將患者送到距離最近、具備溶栓或取栓能力的卒中定點醫院進行救治。同時,車上醫務人員會根據地圖信息與目標醫院聯系,提前傳輸患者信息,確認是否有空余救治床位和手術臺,避免二次轉院、救治斷點等,為患者爭取黃金急救時間窗,提高搶救成功率。
救治范圍擴容,所有鎮街全部“入圈”
“腦卒中救治過程存在‘三個黃金1小時’的急救時間窗,即發病到呼救不超過1小時,院前轉運不超過1小時,入院到給藥不超過1小時。”邱晨說,“救治地圖”從各環節減少院前及院前院內交接的時間,從而縮短患者從發病至用藥或血管內治療時間,實現快速高效再灌注治療。這期間,卒中病人的救治率和康復率可大大提升。
據介紹,西海岸新區“卒中救治地圖”3.0版共有青大附院西海岸院區、新區人民醫院和新區中心醫院等七家醫院“入圖”,較此前版本增加2家。3.0版的醫院數量更多、覆蓋范圍更廣、床位數和手術臺數更明確、卒中救治技術手段更加完善、提供救治信息更直觀迅速。3.0版地圖里的醫院都能在黃金時間窗內開展溶栓治療,部分醫療機構還能夠開展取栓、橋接、支架植入等先進醫療技術。目前新區所有鎮街均已納入“黃金1小時救治圈”。
升級技術手段,打造多維救治體系
“我們通過升級技術手段,使‘救治地圖’從原本的平面二維模式轉變為融業務技術、資源調度、信息前置和車輛導航于一體的立體多維網絡救治模式。”新區急救中心主任陸蕾蕾說。
區急救中心作為新區腦卒中質控中心成員單位,一直致力于腦卒中院前院內一體化救治通道建設。該中心規范制定新區院前急性腦卒中救治轉運流程,主動對接各醫療機構卒中中心,搭建起“腦卒中救治地圖”并不斷更新,為急性期卒中患者院前急救選擇最近且有救治能力的醫院提供精準導航,有效增強院前急救與醫療機構急診的銜接,提高區域內急性期卒中救治率,減少致殘率和死亡率。
陸蕾蕾表示,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新區急救中心將不斷創新新區院前急救服務模式,構建具有西海岸特色的急救服務體系,為建設健康西海岸提供更加有力的急救醫療服務保障。(陳蔚 邱晨)
責任編輯:劉錕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