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22日訊 11月20日為心梗救治日,今年的主題為“心梗撥打120,胸痛中心快救命”。心肌梗死被稱為心血管疾病中的“頭號殺手”,海慈醫療集團心臟中心主任、心血管二科主任于忠祥主任醫師介紹,心肌梗死是以胸骨后壓榨性疼痛、持續二十分鐘以上、含服硝酸甘油不緩解為典型癥狀,以心肌壞死為病理特征的急危重癥,有著較高的致殘和致死率。心肌梗死的發生,絕大部分是由于供血給心臟的一支(或兩支)血管完全閉塞,使心肌供血中斷,導致心肌壞死。
心肌梗死的標志性癥狀是胸痛,胸痛部位常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區,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內側、或至頸部、咽部、下頜、上腹部、背部上方等,胸痛表現為壓迫感、發悶、緊縮性、灼燒感。部分人表現為呼吸困難、胸悶、氣急等不適癥狀,還可能出現煩躁不安、冒冷汗、惡心嘔吐、心慌恐懼,偶有頻死感甚至眼前發黑暈厥等。
急性心梗發作后患者和家屬應該如何急救?
急性心梗的患者一旦突然發生嚴重的胸疼,應立即平臥、保持氣道通暢,,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每隔3~5分鐘一片,有條件者給予吸氧,同時撥打救護電話“120”,準備好病歷卡和醫保卡等,等待救護車的到來,切不可自行前往醫院。如患者突然心跳呼吸驟停,需趕快做心肺復蘇。
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有一個“黃金九十分”定律:即患者到達醫院至開通閉塞的血管不超過九十分鐘,患者的存活率最高。海慈醫療集團的“胸痛中心”,也就是急性心梗救治的“綠色通道”。其中的流程都已壓縮至最短,唯一的不確定因素就是手術風險的告之和知情同意書的簽署。要求家屬當機立斷,馬上簽字手術,爭分奪秒搶救生命。
心肌梗死的治療可以歸納為一個中心、三種手段和堅持一個原則。
一個中心就是要及時開通閉塞的血管,恢復血流灌注。三種手段包括:
1.藥物治療,就是通過注射溶栓藥物,溶通血管,優點是沒有創傷,操作簡單,一般的醫護人員即可完成,缺點是即刻開通率低,留有殘余狹窄,后期還需要造影和支架置入。
2.介入治療,是通過球囊擴張或支架置入,開通血管,優點是即刻開通率100%,創傷小,效果立竿見影,缺點是需要技術熟練的介入專家和一個介入團隊的配合。
3.急診冠脈搭橋,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脈不適合介入或伴發乳頭肌斷裂、室間隔穿孔、游離壁破裂等機械并發癥時,冠脈搭橋手術就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唯一手段。
一個原則就是時間原則,急性心肌梗死診斷一旦確立,就是要在最短的時間內開通閉塞的血管,恢復血流灌注。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要做到分秒必爭。每延誤一分,壞死的心肌細胞就會成百上千的增加,早一分開通血管,不僅能多挽救一塊心肌,甚至是一條生命。因此要讓患者不僅意識到心肌梗死的危害,更要知道時間在救治心肌梗死過程中的重要意義。
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生有時毫無征兆,令人措不及防,因此預防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戒煙、少飲酒,適量運動,保持好心情。合理膳食,少吃油膩、刺激性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和粗纖維食物,避免暴飲暴食,注意少食多餐。定期體檢,如有胸悶不適、心悸氣短等癥狀,應及時到醫院檢查,身體無異常者也應每年定期到醫院參加體檢。避免過勞、情緒波動、飽餐、用力排便等誘發因素。(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楊健)
責任編輯: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