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觀海新聞11月22日訊 每年11月22或23日,太陽到達黃經240度,此時為小雪節氣。古籍《群芳譜》中說:“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今天下午,在這個未下雪的小雪節氣,由市南區文化和旅游局主辦,市南區文化館、青島古琴協會、香港中路街道香港路社區承辦的市南區“非遺在社區-24節氣·小雪”主題活動在市南區非遺傳承基地——儒風古琴院舉行。九嶷派古琴、高家糖球、剪紙、孫氏沉香等非遺傳承人集體出動,為周邊社區居民帶來關于非遺項目和24節氣“小雪”的講座和教學。


專家講民俗、品味非遺、飛花令互動……今天的活動現場氣氛火熱。青大美術學院副院長侍錦給大家講解24節氣小雪的民俗知識,九嶷派古琴傳承弟子演奏了與小雪節氣應景的古琴曲《梅花三弄》、《白雪》,借著優美的樂曲講解古琴的彈奏技藝及古琴彈奏技巧和表現意境的結合,為現場居民帶來了一次傳統音樂與傳統文化交融的藝術之美;小雪吃紅果,高家糖球技藝的傳承人講解并演示了糖球的制作技巧,還帶領現場居民體驗制作了山楂糖球;剪紙技藝傳承人當場剪出一幅《小雪圖》并傳授大家“雪花”剪紙技巧,一片片美麗的“雪花”在大家手中誕生,增添了濃濃的節氣文化氛圍。活動現場的飛花令互動活動還為居民發放了市南區的滿意盲盒,奉上獨特的文化體驗福利。



此次活動旨在推進二十四節氣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傳承,展現豐富的民俗文化活動,作為中國人特有的時間知識體系世代相傳,“二十四節氣”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也是中華民族文化認同的重要載體。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非物質文化遺產既維系著相關社區、群體、個人的認同感和持續感,也是確保文化多樣性和人類創造力的重要資源。
據悉,未來市南區將圍繞“二十四節氣”陸續開展不同主題的“非遺在社區”傳承創新活動,通過知識普及、藝術展示、互動體驗等形式,彰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更好地普及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魏 通訊員 李小姣/文 王雷/圖)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