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24日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答記者問。
記者問:在臺灣選舉中,臺灣企業藍綠都“押寶”是目前政治生態的常態,并不代表企業主的政治傾向。臺灣遠東集團被大陸依法查處是否會造成臺商“寒蟬效應”,影響兩岸經濟融合和擴大兩岸經濟交流合作?
朱鳳蓮:我們歡迎和支持臺胞臺企來大陸投資發展、依法保障臺胞臺企正當權益的立場和態度沒有改變,愿意率先與臺胞臺企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為臺胞臺企提供更多同等待遇,持續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更多造福兩岸同胞。希望廣大臺胞臺企明辨是非,站穩立場,與“臺獨”分裂勢力劃清界限,以實際行動維護和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
記者問:臺灣500大企業近八成在大陸都有業務,選舉時都會向藍綠捐款,差別就在于比例高低。大陸依法查處臺灣遠東集團,臺商會有一些“寒蟬效應”,大家想知道這個制裁名單的政治獻金金主是否有更明確的界定?另外制裁名單有警惕效果,但也可能是“雙刃劍”,臺灣老百姓也擔心未來兩岸是不是朝向“選邊站”的模式,沒有緩和空間?
朱鳳蓮:第一個問題,我們絕不允許“臺獨”頑固分子的關聯企業和金主在大陸謀利,絕不允許臺企一邊在大陸賺錢,一邊在島內支持“臺獨”、破壞兩岸關系,干“吃飯砸鍋”的事。這一態度是明確的、一貫的。在大陸有投資的臺灣企業對此心知肚明,相信這些企業的負責人對該不該捐助“臺獨”頑固分子是有清醒認識的。
第二個問題,是否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反對還是支持“臺獨”分裂,都是兩岸關系大是大非的問題,攸關臺海地區和平穩定和每位臺灣民眾的安全和福祉,本來就沒有任何模糊的空間。我們真誠希望所有臺灣同胞,像珍視自己的眼睛一樣珍視和平,像追求人生的幸福一樣追求統一,積極參與到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正義事業中來。
【更多新聞】國臺辦:臺遠東集團被罰繳約4.74億元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發言人朱鳳蓮24日就涉臺熱點問題回答記者提問。
問:臺灣遠東集團在上海、江蘇等五省市的化纖紡織、水泥企業在環保、土地利用等方面存在違法違規行為被依法罰處。請問發言人能否介紹具體情況?
答:近期,上海、江蘇、江西、湖北、四川等五省市有關執法部門開展執法檢查,發現臺灣遠東集團在當地投資的化纖紡織、水泥企業在環保、土地利用、員工職業健康、安全生產及消防、稅務、產品質量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違法違規行為。有關執法部門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程序,對涉事企業進行了處罰。
據初步了解,現已處以罰款及追繳稅款約4.74億元人民幣,并收回其中一家企業的閑置建設用地。查處工作仍在進行中。相關企業違法違規情況與予以處罰的法律依據均按照法定程序公布在相關執法部門網站上,大家可查詢了解。(來源:海外網、國臺辦)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