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24日訊 今天下午,市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顧潤源做客“民生在線”,圍繞“防災減災 氣象先行”主題,與網友在線交流,針對網友關心的氣候狀況等民生話題逐一進行回復。

顧潤源介紹,今年以來,市氣象局全力以赴做好氣象防災減災和應對氣候變化、重大社會活動以及森林防滅火等突發事件氣象保障服務,加快推進氣象現代化,提升城市、農村、海洋氣象服務水平,積極開展增雨、防雹等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積極有序開展各項氣象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和新的突破。
市民可通過多方式查詢天氣預報
顧潤源表示,青島市氣象局主要職責是組織管理本行政區域內氣象防災減災、綜合氣象觀測、天氣預測預報、氣象服務以及人工影響天氣、易燃易爆場所雷電災害防御等工作。近幾年來,服務面越來越廣,服務領域越來越寬,從服務對象來說大致分為三類。
第一類公眾氣象服務,主要服務于為廣大市民,包括日常天氣監測預報預警信息、氣象生活指數、節假日天氣預報、中高考天氣預報、春運天氣預報等服務產品,這些可為市民生活、工作、生產、出行等提供針對性的天氣參考。目前,青島市氣象部門發布天氣預報的方式多種多樣,既有電視天氣預報,也可以通過“青島氣象”新浪微博、微信公眾號等關注最新天氣,還可撥打12121天氣預報語音答詢電話,了解最新氣象信息,另外,在“觀海新聞”APP的服務產品中專門制作了“一頁天氣”,可以了解基于用戶當前所在位置的實況、未來2小時降水預報以及逐三小時的預報等。
第二類決策氣象服務,主要為政府服務。市氣象局根據天氣變化,為青島經濟發展、重大社會活動、防災救災等方面及時提供氣象監測預報預警信息。
第三類專業專項氣象服務,主要為特殊行業和部門服務。市氣象局將“智慧氣象”服務融入供暖、港口、交通等城市“生命線”重點行業,為能源生產、運輸、管理等提供針對性、專業化的服務保障。比如,實現氣象融入港口生產調度指揮全流程,2020年為LNG額外爭取卸船離港時間31小時,港口班輪等泊時間同比降低49%,港口生產有效作業時間提升92.5小時。

不能憑“拉尼娜”預測今冬是冷冬
進入年終歲末,這一年來經歷了風風雨雨,全市氣候有什么特點?顧潤源對此進行了盤點。今年以來,我市總體的氣候特點為降水偏多,氣溫偏高。截止到11月22日,全市平均氣溫15.1℃,比常年同期高0.9℃;全市平均降水量820.5毫米,比歷年同期多156.0毫米(多23.5%)。盡管降水偏多,但降水時間分布卻很不均勻。今年6-8月主汛期,青島降水量略偏少,而主汛期過后的9-10月,降水偏多,甚至出現了近年來罕見的秋汛。主要原因是今年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從今年夏季中期開始明顯偏北并穩定維持,造成來自西北太平洋的東南暖濕氣流和來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濕氣流異常強盛,加上冷空氣的活動頻繁,二者在我市上空頻繁交匯,導致降水比往年偏多。另外,7月29—30日第6號臺風“煙花”影響我市,帶來的豐富的降水,這也是自2018年開始島城連續4年有臺風影響。
“雙拉尼娜”來了,今年冬季會是冷冬嗎?針對市民比較關注的冬季氣候預測情況,顧潤源表示,首先可以明確一點,拉尼娜不等于冷冬。冷冬或暖冬是一個氣候概念,和人們的實際感受還是有差別的。去年島城就經歷了一次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冬天氣溫大起大伏,但從冬季平均氣溫來看比常年偏高1.3℃,經歷了一個暖冬。預計今年冬季(2021年12月-2022年2月)全市平均氣溫-1.0~0.0℃,平均降水量25~35毫米?!坝捎诶崮仁录笃谘葑冓厔莺蜌夂蛴绊戇€存在一定不確定性,部分地區也有可能出現極端天氣?!鳖櫇櫾幢硎荆谌蜃兣谋尘跋拢绊懳覈練夂虻囊蛩馗訌碗s,因此,僅憑拉尼娜一個因素就預測今年冬天更冷是不科學的。

人工干預改善空氣質量處于試驗階段
這兩年青島雨水多,影響了秋天收莊稼,能不能人工消雨?既然可以人工增雨,也可以人工增雪嗎?能不能人工消霧霾呀?在網談中,網友對人工影響天氣工作比較關注,顧潤源逐一進行答復。
他接受,人工影響天氣是一項發展中的科學技術,但是人工影響天氣是有條件的和有限度的。受限于目前技術手段,對范圍小、強度弱的降雨有一定的消除作用,但對大范圍、強度強的降雨過程難以取得好的效果。
據悉,我市全年開展人工增雨(雪)作業,冬季主要是采用高山碘化銀發生器進行增雪作業。我市現有15部高山碘化銀發生器,均建在山地迎風坡上,通過點燃煙條,燃燒碘化銀,使碘化銀粒子隨上升氣流擴散到云中,從而增加云中凝結核,達到增雪的目的。利用高山碘化銀發生器增雪對秋、冬、春季森林防火非常有利。
通過人工干預改善空氣質量,目前還只是研究、試驗階段。霾是在靜穩天氣下的顆粒物累積形成的,只要污染物一直存在、產生,就會在大氣中積累。目前人工影響天氣還不能大范圍改變大氣的靜穩條件。同時,霾發生的天氣通常不具備人工增雨的作業條件。天空中沒有適合人工影響的雨云,增雨就不起作用,不會產生雨水的沉降凈化作用。有些地方嘗試向空氣灑水的做法降低大氣中的顆粒物含量,這種方法在局部有些作用,對防治揚塵也更有效,但是對區域性霾的治理難以實施,有時候,由于濕度增大,反而會降低能見度。對大多數的城市污染地區,冷空氣天氣過程帶來的風還是最有效的去除霧霾途徑。(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吳帥/文 魏懋軒 韓世琛/圖/視頻)
“民生在線”下期預告:
網談單位:青島市大數據局
網談時間:12月1日(周三)下午2:30—4:00
責任編輯:管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