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熱是由漢坦病毒引起的以鼠類等嚙齒類動物為主要傳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我國的法定乙類傳染病。該病的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極大。2021年以來山東省出血熱疫情較2020年同期上升明顯,特別是10-11月報告病例數已占目前報告病例數的近45%,疫情防控形勢嚴峻。為遏制疫情上升勢頭,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市北區疾控中心工作人員于近期對青島市第六人民醫院流行性出血熱防治工作進行了督導。

出血熱的治療原則為 “三早一就”,即早發現、早休息、早治療和就地隔離治療,早發現是非常重要的。出血熱的早期癥狀與感冒類似,但是因為其致病原理與感冒截然不同,若當成感冒來用藥治療,極有可能延誤病情,甚至加重出血熱對身體臟器的損害,導致發展為重癥甚至死亡。在鼠類活動頻繁地區的居民,若出現發熱等感冒癥狀時,應當警惕感染出血熱的可能性。如若近期接觸過鼠類或者生活、工作地點發現過鼠類排泄物,在就診時應當如實告知醫生相關接觸史,以便及時排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青島市第六人民醫院是流行性出血熱、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等重點傳染病的醫療救治醫院,有著豐富的臨床診療經驗。督導中,市北區疾控中心工作人員強調了目前疫情的嚴峻形勢,提出了臨床醫生要進一步加強對出血熱病人的早期識別、及時診斷能力,堅決杜絕漏報、瞞報、遲報等情況;要堅持“三早一就”的治療原則,全力開展診斷救治,最大限度減少重癥和死亡病例。
廣大居民也要做好個人預防,防鼠、滅鼠是消滅本病的關鍵。要做好食品、環境、個人衛生,發現周圍環境有老鼠可采取布置粘鼠板、捕鼠籠等措施。若放置鼠藥或捕鼠夾,要注意使用安全,避免傷及自己和他人。
責任編輯:孫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