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城陽區人民醫院病理科成功診斷一例罕見的鼻腔鼻竇毛霉菌感染病例,標志著科室在非腫瘤感染性疾病診斷方面又跨上了一個新臺階。

患者為63歲女性,因頭痛、左鼻腔涕中帶血伴左眼腫脹一周,到城陽區人民醫院耳鼻喉科就診并收住入院。入院后患者病情進展迅速,當天左眼視力正常、眼球運動輕度受限,右眼正常,到了第三天的時候左眼失明,第四天右眼視力明顯下降。其中,鼻內鏡檢查示左側中鼻甲及篩竇、額竇內均見壞死樣物,為了明確診斷進行下一步治療,耳鼻喉科主任徐建華通過鼻內鏡取部分組織送病理檢查。

病理檢查顯示送檢組織以凝固性壞死為主,反復尋找后在壞死組織內可見少量較粗大的菌絲及孢子,菌絲呈直角,形態學不像常見的曲霉菌、念珠菌等真菌菌屬。經過反復閱片及科室討論,解建軍主任判斷,這應該屬于一種較罕見的真菌菌屬,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并結合PAS特殊染色等手段,確診為毛霉菌,結合患者疾病進展過程,最終確診急性爆發性真菌性鼻竇炎,侵及眼及顱腦。耳鼻喉科醫生根據病理結果及時為患者應用抗真菌藥物,患者病情得到緩解。
解建軍主任介紹,毛霉菌屬于一種罕見的真菌菌屬,與一般常見的真菌菌屬不同,毛霉菌極易侵犯血管,形成挖鑿式浸潤,極短時間內可能就會危及患者生命。其確診需病理形態學尋找到真菌菌絲及孢子,但由于急性真菌感染多數以壞死組織為主,顯微鏡下極難發現真菌。送檢后,耳鼻喉科醫生提示,根據臨床表現這可能是一例真菌感染病例。正是通過臨床科室提供的相關信息,使病理科大夫有了大致的診斷方向,在真菌感染相關性病理診斷方面做足相關性輔助技術,同時查找資料,反復對照各種不同真菌形態,使這一罕見病例得到及時確診。本例毛霉菌感染重癥爆發性病例的及時確診,標示著城陽區人民醫院在罕見病例診斷及治療方面又跨上了一個新臺階。
近年來,城陽區人民醫院病理科團隊在主任解建軍的帶領及資深專家王玉民主任醫師的悉心指導下,科室整體水平有了質的飛躍,除了在常規病理方面為臨床提供準確及時的病理報告外,在疑難病理診斷方面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同時,科室及時跟進臨床需求,陸續開展了PD-L1檢測、錯配修復蛋白檢測、DISH檢測以及胃癌EBV病毒檢測等新技術新工作,為臨床靶向治療及免疫治療提供診斷依據。
觀海新聞/青島晚報 記者 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