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3日訊 把好事辦實,把實事辦好,深圳通過在公共場所配置全自動體外除顫器(AED)完善急救體系即是代表。近日,一名男性乘客在深圳地鐵5號線車廂內突然暈倒,心跳驟停。借助于在深圳地鐵各站臺處布局的AED,地鐵工作人員對其進行緊急救助,為乘客被送往醫院并最終脫離生命危險爭取到了寶貴時間。

深圳地鐵安置的AED
AED是一種便攜式醫療設備,可以診斷特定的心律失常,并且給予電擊除顫,是可被非專業人員用于搶救心臟驟停患者的“傻瓜式”醫療設備。“當患者心跳驟停時,在最佳搶救時間的‘黃金4分鐘’內利用AED進行除顫和心肺復蘇,是最有效制止猝死的辦法。”據深圳地鐵工作人員介紹,當時乘客已經沒有了呼吸、心跳和脈搏,在列車尚未到達停靠站時,工作人員輪番對其進行徒手心肺復蘇,并撥打120急救電話,與前方站點對接。列車停靠后,多名車站工作人員和駐站民警已趕到現場,并利用站點的AED對患者進行搶救。據了解,該乘客目前已脫離生命危險,正在醫院觀察療養。
上述工作人員表示,這并不是AED在深圳地鐵第一次挽救生命。自2018年深圳地鐵開始配置AED以來,已幫助15名乘客在危急情況下脫離生命危險。目前深圳地鐵共配備AED設備688臺,實現了所有車站站廳層和站臺層的全面覆蓋,可滿足任何位置3分鐘左右即可獲取。

深圳AED地圖
而從深圳整個城市層面而言,深圳自2017 年起即實施公眾場所配置AED項目,并將該項目納入深圳市政府民生重點工程,從立法和政策等層面給予全方位保障。如今,深圳在人流密集的公眾場所已陸續配備了6500臺AED,覆蓋率居全國第一。在未來5到10年內,深圳將達到每10萬人擁有100臺AED的國際標準。
作為“配套”,深圳還發布了覆蓋全城、一鍵可查的深圳“AED地圖”,為市民方便快捷查找與使用AED提供便利。打開“騰訊地圖”或者微信小程序,在搜索欄中輸入“AED導航”就會顯示最近的AED,根據導航提示即可前往取出。
“深圳AED在投放場景和模式上具有多樣性,不僅布局在機場、地鐵、寫字樓,同時還積極推進AED走進社區、公交等,率先在一些公租房中進行了安置。”來自應急管理部門的青島市第七批赴深圳體悟實訓干部劉燕章說,深圳除政府直接投入外,還整合社會資源,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到該公益活動中,例如與餓了么合作,形成“AED+取貨機”模式,實現了社會共建、人人共享的公共急救模式,體現了城市的溫度和對生命安全的重視。
據了解,青島目前政府投入的AED近300臺,與國內先進城市相比存在較大提升空間。(青島日報/觀海新聞駐深圳記者 李勛祥 文/圖)
責任編輯:劉聰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