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鐵路沿線車站建筑風格充分融合地域文化,呈現“一站一景”鮮明特色,配備了先進完善的服務設施,能夠為旅客出行或貨物運輸提供優質服務。
通車在即,中老鐵路玉溪至磨憨段這11座新建車站亮相太驚艷!
峨山站
峨山站位于云南玉溪峨山縣,面積2500平方米,配套可容納400多人的雙側站臺等服務設施。整體造型源于對峨山彝族文化的傳統元素發掘提煉,以“彩云之南 彝珠峨山”為設計理念,端莊舒展的大屋頂更顯峨山人文風情,凸現峨山的獨特秀氣。玉磨鐵路通車后,峨山至昆明、磨憨分別為1.5小時和4小時。

化念站
化念站位于玉溪峨山縣化念鎮羅里村。其“玉磨明珠、秀翼化念”的設計理念還原了化念秀山綠水的獨特風光。候車大廳以民居屋頂、樹木形態等當地民族特色紋樣為裝飾元素?;钫臼侵欣翔F路唯一一個地處村的站,高鐵生態環保與羅里綠色發展交相輝映,秀麗多姿,展現出路地共建共享、美美與共的價值追求。

中國鐵建微信公眾號
元江站
元江站位于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以“世外桃源、生態元江”為設計理念,整體造型突出元江匯聚多民族文化特點,結合“云海梯田”和“棕扇舞”等文化元素打造。元江站是客貨兩用車站,設計旅客最高聚集人數500人,年貨運量48萬噸,遠期年貨運量67萬噸。當地盛產的瓜果搭載著開放的列車走出國門,成就花果之城元江的新機遇。

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有限公司 提供
墨江站
墨江站位于云南普洱境內,站房面積近五千平方米,屋頂采用哈尼族傳統民居造型,高低起伏似山巒重疊,大廳吊頂中央繪制著哈尼族吉祥鳥白鷴鳥環抱太陽的圖案,整體以木褐色和青色為主色調,站房正立面及候車大廳的梁、柱等重要部位,選用了紫褐色,突顯出“紫米之鄉”的地域特色。北回歸線從其縣城,民族風情濃郁,哈尼之鄉、回歸之城、雙胞之家是墨江的三張文化名片。

徐章位攝
寧洱站
寧洱站同樣位于云南普洱境內。茶源道始,盟誓之城——寧洱,其站房屋頂舒展輕盈造型如茶花盛開。立面為黃褐色金屬格柵,相互交錯,體現當地竹編茶簍造型元素。檐口與立面有機結合,從首層延展到屋面逐級抬高,形如茶山,充分展現寧洱作為茶馬古道重要驛站以及傳統茶鄉的多彩人文特征。

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有限公司 提供
普洱站:一座透著茶香的車站
普洱站巍然屹立在距離普洱主城區2公里的西郊茶山里,站房坐西北朝東南,遠看是一間古樸巨大的瓦房,兩個人字形斜屋頂獨具中國南方傳統民居風格,與四周的自然景觀融為一體,相得益彰。站房采用玻璃墻面搭建,充分保證了室內采光。陽光從站頂的玻璃窗照射進來,讓人感到格外的舒適溫馨。昔日的“茶馬古道”驛站將連通世界,深藏閨中的普洱,將乘著飛馳的動車走向全國,逐步實現與國內國外各地間的經貿大流動、合作大互補、均衡大發展、文化大互鑒。

陳暢攝
野象谷站:一座“象”往的車站
西雙版納野象谷地處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勐養子保護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保護區”之內。車站連接勐養隧道和西雙版納隧道兩條避開地面森林、從山體內部穿過的大隧道。站房裝飾從“大象”提取設計元素,象鼻形態朝上寓為噴水象,象征噴出歡樂喜悅,吉祥安樂。候車大廳吊頂繪制“大象漫步”的足跡元素,取祈求出行平安之意。大象灰和象牙白為基本背景色,佛手黃和棕櫚綠為空間點綴色,呼應站房整體設計主題,使空間更為自然、靈動。

陳暢攝
西雙版納站
西雙版納站位于云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站房屋頂設計取自當地傣族傳統建筑并加以抽象簡化,端部起翹層疊挑出,如展翅的孔雀翩翩起舞,彰顯熱情好客的民族風情,又似展屏的孔雀喜迎八方游客。據悉,車站站場設置7條股道,站房面積1萬平方米,可同時容納3000多名旅客候車。

陳暢攝
橄欖壩站
橄欖壩站位于云南景洪勐罕鎮境內,車站以“熱帶風情、多彩橄欖壩”為設計理念。干欄式的建筑風格與傣鄉傳統建筑相結合,應用特色木紋于車站室內立柱裝飾,提取木色為室內基本背景色,配以民居特色,提取出白色、灰色為空間點綴色,體現傣家熱情。

陳暢攝
勐臘站
勐臘站位于云南西雙版納自治州勐臘縣,站房建筑面積約3000平方米,最高可容納600人,分為客線和貨線。整體以“七彩桃源,風情勐臘”為設計理念,候車大廳色彩選擇了勐臘當地傣家建筑的黃棕色為基本背景色,站內裝飾也別具民族特色,提取居層疊屋頂的階梯造型和傣錦中最常用的菱形回紋作為圖形元素。

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有限公司 提供
磨憨站
磨憨站位于中老鐵路兩國的交匯點,是矗立在中老國門的第一站、第一景,也是老鐵路國內段的最后一站。作為沿線新建最大的車站,磨憨站以“泛亞新口岸,山水映磨憨”為設計理念。建筑整體構圖采用三段式,多層坡屋頂構成立面墻體,形象古樸而又不失動感。整體造型源自當地傳統建筑,靈動大氣,形式似古而不復古,頗具新意。以承古創新的精神和開放通達的面貌塑造口岸新形象,迎接國內外友人。

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有限公司 提供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