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信息中心了解到,國家海洋信息中心編制完成并發布了《中國氣候變化海洋藍皮書(2021)》。內容顯示,1980—2020年,中國沿海海表溫度總體呈上升趨勢,平均每10年升高0.27℃,2015—2020年連續6年處于高位,2020年為1980年以來的最暖年份。
1980年代以來,中國近海海洋熱浪發生頻次、持續時間和累積強度均呈顯著增加趨勢,2020年,渤萊灣、江蘇外海、北部灣和南沙群島周邊海域海洋熱浪時間均超過150天,中國沿海暖晝日數、極端高溫事件累積強度和暴雨以上級別的降水日數均呈增加趨勢。

此外,1980—2020年,中國沿海極值高潮位和最大增水均呈顯著上升趨勢,上升速率分別為4.6毫米/年和2.51厘米/年。2000—2020年,中國沿海致災風暴潮次數呈增加趨勢。2020年,中國沿海共發生風暴潮過程14次,其中致災風暴潮過程7次;中國近海出現有效波高4.0米(含)以上的災害性海浪過程36次。
1980—2020年,中國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為3.4毫米/年,1993—2020年,上升速率為3.9毫米/年,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2012—2020年中國沿海海平面持續處于近40年高位,2020年為1980年以來第三高。
《藍皮書》指出,中國近海地處季風最明顯的氣候帶,東亞季風、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中-高緯度大氣濤動等的變化,對中國近海海洋環境要素等產生重要影響。海洋異常變化及其與大氣間的能量傳輸和物質交換也是影響中國近海海洋氣候變化的重要因素。(總臺央視記者 李卉 李潔)
責任編輯:劉聰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