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3日訊 對生命的救治,每提速一秒,就有一分更大的希望。今天,青島市急救中心舉辦2021年市辦實事加強緊急醫學救援能力建設項目向市民匯報活動,向市民展示我市加強緊急醫學救援能力建設項目完成情況。據悉,目前我市已完成相關緊急醫學救援設備、裝備的驗收工作,緊急醫學救援急救單元已正式啟動,這是全省首個緊急醫學救援急救單元。

隨著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不斷集聚,自然、人為因素造成的緊急災害事故時有發生,對社會造成的影響和損失巨大,因此緊急與災害事故的快速反應、處置越來越重要。市急救中心是各類突發事件現場醫療救援的“先鋒隊”,然而此前急救中心對復雜環境下的應急救援能力非常薄弱,難以承擔突發事件、戰時等情況下的緊急醫療救援任務,亟需補齊應急救援物資儲備短板,加強緊急醫學救援基礎能力建設。記者獲悉,目前,調度指揮車、水電保障車、炊事保障車、物資運輸車等緊急救援特種車輛以及特種無人機等緊急救援裝備已入列,項目總經費為1200萬余元。

記者在現場看到,四種緊急救援特種車輛各具特色,與2020年入列的2架新型輕型雙發醫療H135直升機構成緊急醫學救援急救單元。調度指揮車由車載應急通信平臺、通訊設備、移動調度系統、應急指揮端、視頻會議系統、周邊信息采集系統、車載輔助、無人機勘探系統、北斗導航系統、視頻采集系統等集成,可實現指揮中心與指揮車之間的實時聯系,實現快速、靈活的現場指揮調度;水電保障車為救援裝備系統運行提供電力和水源方面的保障,其配備的凈水系統可以把江河湖等三類地表水以每小時1噸的速率凈化成直飲水,儲備1800L柴油可為發電機持續輸送動力,約可連續10天為70臺空調供電;炊事保障車能實現野戰條件下冷凍保鮮、蒸飯、炒菜功能,可實現150人用餐要求;物資運輸車主要用于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物資裝備的運輸,運載醫療帳篷及帳篷內配置的設備設施,并為功能帳篷提供空調及相關醫療物資的保障。記者了解到,醫療帳篷五分鐘即可充氣完成,能抵抗8級大風。

在活動現場,兩架相互配合特種無人機吸引了市民的注意,勘查無人機負責勘查現場,尋找傷病員,然后由物資運輸用無人機運送急救設備到現場,通過勘查無人機喊話指導現場急救。記者了解到,現場勘查無人機大疆經緯M300RTK有著超強的定位系統,55分鐘的最大飛行續航,無人機搭載H20T鏡頭,配有夜景模式,可以在陡峭的懸崖、茂盛的蘆葦叢等復雜環境進行搜救,它搭配熱成像相機,通過23倍的混合光學變焦,可以使救護人員對受傷人員的情況了解更加細致,對救援路線更加清晰。熱成像相機還可以臨時作為體檢測溫儀器使用,并設置高溫報警,如果檢測人員中有超過設置溫度的人員,會立刻報警,現場勘查視頻可以實時傳輸到指揮車上,為應急救援提供現場視頻圖像資料。物資運輸用經緯M600無人機飛行時間為38分鐘,配有LD無人機投放繩,載重高達6.0kg,可以輕松運送一臺AED到現場救援,最大程度保證投放物資的完整性和精準性。

下一步,市急救中心將以此契機,進一步加強突發事件快速響應能力建設,構建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的應急管理體制,健全統一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加大與中國移動5G網絡領域合作,發揮無線專網路由器大帶寬、低時延、廣連接特性,實現車載視頻流、數據流實時與120指揮中心進行交互,高效搶占急救黃金時間;進一步加強應急知識宣教,提高人民群眾對突發事件的認知水平和預防、自救、互救能力,努力構建全民學急救、能急救、支持急救的工作機制,有效形成大衛生、大急救、大應急工作格局。(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郭菁荔 文/圖)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