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歐亞評論》網站12月1日報道,作為亞利桑那北部大學和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合作團隊的成員,亞利桑那北部大學博士研究生阿里·克佩爾近日發現,火星上一個名為“阿拉伯臺地”的區域曾經存在過水。
報道稱,阿拉伯臺地位于火星北緯地區。這片古老的地域由意大利天文學家喬瓦尼·斯基亞帕雷利在1879年命名,面積略大于歐洲大陸。阿拉伯臺地包含隕石坑、火山口、峽谷和美麗的巖石帶,讓人聯想起彩色沙漠或劣地國家公園的沉積巖層。
據報道,這些巖層及其形成方式是克佩爾及其導師、亞利桑那北部大學天文學和行星科學系副教授克里斯托弗·愛德華茲以及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研究生安德魯·安內克斯、副教授凱文·劉易斯和本科生加布里埃爾·卡里略的研究重點。他們的研究得到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火星數據分析項目的資助,最近發表在美國《地質學》月刊上。
克佩爾說:“我們特別感興趣的是利用火星表面的巖石更好地了解30億至40億年前的環境,以及是否可能存在過適合生命在火星表面生存的氣候條件。我們感興趣的是,過去是否存在過穩定的水、穩定的水可能存在過多久、大氣曾經可能是什么樣子,以及過去的火星表面溫度可能多高?!?/p>
報道指出,為了更好地了解前述巖層是如何生成的,科學家們把重點放在了熱慣性上,熱慣性定義了一種材料變溫的能力。由松散的細小顆粒組成的沙子會迅速增熱或散熱,而一塊堅實的巨石則會在天黑后長時間保持溫暖。通過觀察表面溫度,他們能夠確定研究區域內巖石的物理性質。他們能在一種物質看似堅實時,判斷它是否松散并且正在受到侵蝕。
愛德華茲說:“此前沒有人對這些覆蓋火星很大一部分表面的非常有趣的沉積物,進行過深入的熱慣性研究?!?/p>
報道還指出,為了完成這項研究,克佩爾在軌道運行衛星上使用了遙感儀器??伺鍫栒f:“就像地球上的地質學家一樣,我們研究巖石是為了講述關于過去環境的故事。在火星上,我們的限制略大一些。我們沒法到露出地面的巖石那里采集樣本——我們相當依賴衛星數據。因此,有少數衛星在繞火星運行,每顆衛星上都載有一系列儀器。每臺儀器在幫助我們描述火星表面的巖石方面都發揮著自己的作用。”
報道稱,通過使用這些遠程收集的數據進行的一系列調查,他們研究了熱慣性、受到侵蝕的證據、隕石坑的狀況以及礦物質的構成。
克佩爾說:“我們發現,這些沉積物遠沒有此前所有人認為的那么有凝聚力,這表明這種環境只可能有很短的一段時間存在過水。對有些人來說,這有點搶了這個故事的風頭,因為我們常常認為,有更多時間存在更多的水意味著曾經存在生命的幾率更大一些。但對我們來說,這實際上很有趣,因為它引出了整整一系列新問題。是什么條件讓那里短暫存在過水呢?那里是否有過冰山、但隨著大洪水暴發而迅速融化了?會不會有過一個地下水系統,它曾經短暫滲出地表,不過后來又沉降回去了?”
克佩爾說:“我投身于行星科學是因為探索地球以外的世界令我激動。宇宙大得驚人,就連火星也只是冰山一角。但我們研究火星已有數十年,目前積累了大量數據。我們現今的研究層面已經開始可以與我們一直以來研究地球的方式相比擬,這對火星科學來說是個非常激動人心的時代?!?/p>
責任編輯:郝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