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季,河道兩旁是居民遛彎的好去處;雨季,這些河道擔負起泄洪防汛之任。美觀、安全,這是居民對身邊河道的期許。因此,在雨季,河道成為居民致電本報輿論監督熱線的焦點話題。
整治過的河道,能否繼續保持“顏值”?未整治的河道,是否通過疏浚暢流無阻?觀海新聞記者根據市民提供的線索,與市民一起對幾條河道進行了巡察,從而查找出一些管理漏洞、防汛隱患。
巡河1
用土和建筑垃圾在河道上填埋出一道壩,河水只能通過兩根直徑約1米的水泥管流過——
土壩堵河,村民質疑泄洪安全
近日,家住即墨區龍泉街道河北楊頭村的王女士(化名)發現,村后原本順暢的河道水位上漲。王女士告訴觀海新聞記者:“最近幾天總下雨,就順著河道看了看,發現河的下游竟然多出一道用土方和建筑垃圾堆起來的土壩。原本只有四五米寬的河道被這道土壩完全堵塞,河水只能從土壩下埋的兩根水泥管里流過。”
根據王女士提供的線索,觀海新聞記者15日前往即墨區龍泉街道河北楊頭村實地探訪,在煙滬線與青威路路口東南側輔路上,找到了一條通往河道的土路。順著這條坑坑洼洼的土路向東前行400多米,觀海新聞記者看到了王女士所說的堵塞河道的土壩。這座土壩是用土和建筑垃圾建成的,將寬約5米的河道堵得嚴嚴實實,在土壩下有兩根直徑約1米的水泥管,目前河道內水流不太深,還能從水泥管中流過,但其中一個水泥管口已經有樹枝卡住,造成河水流速在此處變緩。

觀海新聞記者觀察到,此處土壩沒有被硬化,有一道道明顯的車輪痕跡。順著車轍延伸的方向,觀海新聞記者看到河南岸堆放著一大片土堆,土堆上還覆蓋著密目網。
觀海新聞記者在現場遇到兩名附近村民,他們告訴觀海新聞記者,大概20天前,有人駕駛著建筑機械,將這處河道填埋,建起了這座土壩,施工時還挖斷了河岸上的一棵老柳樹,樹干丟在河岸上。
“如果真是建一座下面過水、上面過人的橋,我們居民肯定贊成,但看到這座建筑垃圾和土石方堆起來的土壩,我們卻感覺膽戰心驚。”附近村民說,現在南方多地遭受洪澇災害侵襲,青島現在也是汛期,而且今年雨量也感覺比往年要大,短時強降雨常常突襲。目前,村后這條河的水量還不太大,一旦出現連續降雨,這條雜草叢生,而且現在被堵塞的河道很有可能要承擔泄洪功能。
“這座土壩下的兩個水泥管隨時可能被雜草樹枝或者石塊堵塞,這道土壩就會成為一道‘攔水壩’,那時候遭受損失的很可能是河道周圍的居民。”現場一位村民說。
據周圍村民講述,這樣的“人禍”并不是沒有發生過。他們指著土壩南側河岸上的“禁止向河道內亂扔亂倒垃圾,違者重罰”的警示牌講述,此前因為有人向河道內傾倒建筑垃圾,造成河道堵塞,雨季河水上漲,上游河北楊頭村的村民因此受過損失。“也是因為有了‘前車之鑒’,大家才會對這條河河道堵塞的事情這么關注。”現場的另一位村民說。
觀海新聞記者向這些村民打聽了解到,河北楊頭村后這條河為解家營河,河道全長5.7千米,最終流入龍泉河。
巡河2
河道植物瘋長、垃圾散落,河長制公示牌上的聯系人面對質疑表示不以為然——
荒草蔓長,河道清障“蜻蜓點水”
“萊西市上海路以南洙河河段植物瘋長、垃圾侵占河道,這一段與靠近城里那段相比就是兩個‘面孔’。現在是汛期,疏浚清淤工作不該有的地方做,有的地方不做。”近日,有萊西市民致電本報輿論監督熱線反映洙河南段已有兩年沒有疏浚清理。
觀海新聞記者查詢資料了解到,洙河是大沽河支流,與萊西市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7月15日,觀海新聞記者驅車來到萊西市上海路。在跨洙河路段上,觀海新聞記者向北而望,水清岸綠,波光粼粼,風景優美。向南而望,河水被一條壩體阻隔,壩體以南是剛剛清理過的河道,居民反映的植物瘋長、垃圾侵占情況并不明顯。
“難道投訴有誤?”觀海新聞記者有些疑惑地順著洙河河邊道路一路向南,走出幾百米后,截然不同的景象出現在眼前:各種植物長滿了河底,河堤上和河道里散落著垃圾,既有磚瓦石塊等建筑垃圾,也有塑料袋飲料盒輪胎等生活垃圾。

觀海新聞記者繼續順著一條坡道前行,走到洙河河底后看到,河道淤積,高低不平,植物蔓長,高的能到觀海新聞記者胸口,矮的只到腳踝,原本寬闊的洙河已經縮小成了兩三米寬的小河。一位正在河道里穿行的萊西市民告訴觀海新聞記者,此處為洙河房家疃村段,南邊則是義譚店村段,河底已有兩年多沒有清理了。
“剛才過來的時候,看見北邊的河道清理了,這邊為什么不清理?”觀海新聞記者問道。
“那邊也是剛清理沒多久,大概是因為靠著城里吧。”該市民說。
觀海新聞記者就此采訪一位水利專家了解到,按照規范要求,每年汛期來臨前,有關部門都要對河道進行清障,河底植物是清理重點之一,如果不及時清理,可能會成為影響行洪的障礙物。觀海新聞記者查閱《青島市河道管理條例》了解到,其中明確規定,河道主管機關應當按照河道管理權限清理河道管理范圍內的漂浮物和垃圾等。
上海路南段洙河東側立著經濟開發區(房家疃)鎮級河湖河長公示牌,上面標明了洙河的縣級河長、鎮級河長和村級河長,并標明了各自負責的河道范圍、長度。此外,公示牌還標注了聯系部門萊西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按照公式牌上的信息,觀海新聞記者撥打了萊西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的電話。工作人員坦承,確實只對上海路南段洙河一小段河道進行了清理,并稱這屬于萊西市海綿城市建設項目的一部分,因為種種原因,向南推進并不順利。當觀海新聞記者提及植物和垃圾可能會影響行洪時,該聯系人表示:“有排水溝就夠了。”
巡河3
河堤破損,沿河岸邊散落雜物、垃圾,防潮壩被人為損壞,掀掉的防潮壩石塊被人扔得隨處可見——
治了不管,治河之功“付水東流”
高新區與城陽區交界處的墨水河臨近入海口,此處河道寬闊,形成了適合鳥類繁衍的濕地環境。然而,市民王先生反映,從河東橋至白沙河特大橋周邊河道管理差,垃圾雜物沿河隨處可見,花崗巖石塊硬化的防潮壩也遭人為損壞。
7月15日上午,觀海新聞記者駕車沿白沙河特大橋進入高新區,下橋右轉至墨水河西岸的和源路。觀海新聞記者留意到,和源路沿路聚集了金茂悅、金茂墅等新建居民小區,從和源路上遠看墨水河沿岸,環境優美,觀海新聞記者以為地圖定位錯誤。
“這里外面看著挺好,以為到了世外桃源,到里面沿河走走就看到真相了。”在王先生的指引下,觀海新聞記者步入健身步道,現場所見完全顛覆了剛才對沿河環境的第一印象。
在靠近白沙河特大橋一端的沿河健身步道上,燒烤后的鐵絲肉簽、木炭、啤酒瓶等堆積一處,一片狼藉。距離此處不遠,就有“公園綠地禁止燒烤”的提示牌。
這堆雜物旁邊就是垃圾箱,垃圾已爆滿。觀海新聞記者沿著河堤公園往東走,一直走過橫跨墨水河的河東橋,河堤上隨處可見丟棄的塑料袋、食品盒、煙盒煙蒂、食物殘渣。

“這里是墨水河下游,三四年前政府曾經投巨資整治,整個河堤硬化綠化,整治標準也算是‘高大上’了。”王先生說,他就住在這個河道旁邊的居民區,周邊小區居民之前常到河邊散步,隨著環境惡化,到河邊散步的居民越來越少。
觀海新聞記者隨后在河東橋至白沙河特大橋之間的墨水河上看到,因為流經此處的墨水河已靠近入海口,寬闊的河道里長滿一人多高的水草,然而,水草之間卻存積著雜物:破碎泡沫板、塑料瓶、垃圾袋、碎木頭、機油桶……最令人擔憂的是,沿河鋪設的花崗巖防潮壩出現了連續性人為損壞,被人掀掉的防潮壩石塊扔在河道上。
“這條河里有小魚,一些捕魚的人就在河道淤泥里挖坑,埋下一個鐵桶,退潮時就有小魚困在鐵桶里。為防止捕魚的鐵桶被水沖走,捕魚人就近將防潮壩上的石塊掀下來,壓在鐵桶四周。”王先生說,這種破壞現象非常普遍。
觀海新聞記者看到,河東橋附近,每隔一兩米的河道上就有一個埋設的捕魚鐵桶,每個鐵桶都會壓著兩塊方形花崗巖,石塊散落在河道上。整條河道防護堤壩斑駁破損,防潮壩的凹陷斷斷續續,成為垃圾雜物的匯集空間。
河堤公園設置著河長公示牌,上面的河長職責顯示:河流管理包括水資源保護、水域岸線管理、水生態修復。根據公開報道,2017年完工的墨水河下游綜合整治,整治包括清淤及護岸修補、蓄水構筑物、堤頂防汛通道、綠化提升等工程。
“這條河整治得很漂亮,不好好管理,前期的整治就‘打水漂’了。”一位在此遛彎的居民惋惜地說。
巡河4
中上游水清岸綠“顏值”擔當,下游卻是邋里邋遢,不時有垃圾和寵物糞便,居民稱“露天公廁”。對此,河長制辦公室聯系人表示“有規劃了就會改善”——
垃圾回潮,河床變成臟亂“草場”
經過多年整治,李村河變身為市民休閑水岸,中上游水清岸綠,可謂“顏值”擔當,而下游(百通橋至重慶路段)卻是一副臟兮兮的模樣。
觀海新聞記者從青山路北側進入李村河公園,站在一處石橋上望去,河道長滿荒草,橋東側有一潭死水,散發著臭味,河道南岸還有一處排水口在排放污水。
觀海新聞記者來到李村河主河道南岸,穿過一片樹蔭后,河道里雜草叢生,臨河棧道多處破損。在此健身的市民告訴觀海新聞記者:“此處的硬件設施很長時間無人修理了。這些好說,讓人無法忍受的是河道和河岸的垃圾沒人清理。”
觀海新聞記者沿河岸木棧道一路東行,河道里的雜草明顯有被河水沖刷的痕跡,并有礦泉水瓶、塑料袋等白色垃圾,還有居民開墾的小塊菜地。河岸草叢里有多條市民自發踩出的小路,附近市民見觀海新聞記者前行好心告知:“最好不要走這些小路,環境太臟,我們都稱‘露天公廁’。”正如居民所言,小路上雜草叢生,不僅有白色紙屑,而且不時有寵物糞便。

觀海新聞記者轉到河道的南岸,李滄區浮山路街道辦事處街道級河湖河長公示牌立于此處,上面寫著年度目標:河道范圍內無污水直排,河道無垃圾,堤岸無損毀,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李滄區李村河管理范圍公告牌顯示,李村河世園大道至重慶路管理范圍為兩岸護岸之間、兩岸護岸及護岸上口線向陸域延伸五米的區域。
針對該段李村河的環境問題,觀海新聞記者撥打了河湖河長公示牌上的李滄區河長制辦公室聯系人電話。
觀海新聞記者問:“李村河下游為什么有這么多垃圾?”
這位聯系人說:“李村河下游周邊一些散戶、商鋪隨手往河里扔東西,尤其是河道北岸,攤販、商戶扔垃圾的情況更明顯。”
觀海新聞記者追問:“他們扔了垃圾就沒人管嗎?”
這位聯系人稱:“這是一個需要多部門共同整治的問題,以后有了規劃就會改善目前的情況。”
記者點評
治河,久久為功
河道整治,是一項綜合的系統工程,包含清淤、治污、排澇、水利、景觀等多個環節治理,時間長、工程繁瑣,而每一條河流經區域不同、周邊環境不同、規劃設計不同,要達到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治理效果,對治理者來說是一場事無巨細的攻堅戰。
讓人不解的是,一面是艱苦整治,另一面卻是快速回潮。由于管理缺失,整治后的河道被堵、河岸垃圾散落,耗費人力物力財力形成的生態景觀河道丟掉“生態”“景觀”功能,讓治理的效果前功盡棄。尤其是在雨季,部分郊區河道堵塞致使河流喪失了基本的排澇功能,一旦水量激增,對兩岸基礎設施、居民社區形成潛在的威脅。
河道整治,需要前期的攻堅戰,更需要后期管理的持久戰。整治結束之時即為河道管理之始,特別是持續的精細化管理,一河一策、一河一檔,針對河道管理中出現的不同問題,相關部門應提前介入和做好研判,將問題化解在日常的管理當中,為市民提供綠色安全空間的同時,實現河道安全、生態建設的目標。(青報全媒體記者 邱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