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7點到7點半、晚上6點到6點半,平度市明村鎮閆村的大喇叭會準時響起,通過e視聽資源的推送,誦經典、傳知識、講評書、播時事。在這個遠離青島中心城區的村落,村民們已經習慣于變“讀”為“聽”的新閱讀方式。

閱讀,以更加精準、便捷而為當地熟悉的方式,介入村民生活,重新激發人們被互聯網裹挾而過度消解的閱讀熱情。這也是2021年青島日益出新構建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有效推動市民閱讀的縮影。
這一年,青島全民閱讀錨定確實的方向,步履從容,如同水流,因勢賦形。從城市到鄉村,閱讀向寬處行,于細處布,以各種創新模式滲透、浸潤,覆蓋到更廣泛的人群。
使用率有增無減的圖書館
根據市圖書館2021年1月至11月的圖書借閱統計,排名前50位的借閱榜單中,武俠經典《射雕英雄傳》和路遙的小說《平凡的世界》一騎絕塵,遙遙領先,借閱次數分別達到106次和96次。

《三體》、《十宗罪》和《權力的游戲》等暢銷小說也在榜;此外,《三聯生活周刊》《讀者》《環球人文地理》則位列借閱期刊前三甲。與上一年略有不同的是,借閱榜前50位,文學類圖書占據了絕大多數。

另一項統計則顯示,截至11月,市圖共接待入館讀者88萬余人,借還書刊98萬冊次,借閱人次、圖書借閱量達到2019年的83%。

從市圖書館的借閱情況,或能窺得青島人閱讀方式和傾向的一斑。
實體書借閱作為圖書館的傳統功能,在2021年依然保有一定的應用量,這說明,作為城市推動全民閱讀的主陣地,圖書館的應用和其吸引力并沒有減弱,這一方面凸顯了青島人擁有傳統的閱讀習慣,另一方面,則得益于不斷創新和拓展的服務。

今年,針對少年兒童、老年人及殘障人群的文化需求,市圖書館通過開展貼近不同群體的閱讀推廣活動,不斷拓展公共圖書館的社會教育職能。

截至10月,市圖共舉辦了少兒閱讀活動超過50場,小貝殼快樂營親子讀吧、多味書坊、四季閱讀夜、小貝殼進校園品牌活動,對培養兒童閱讀興趣、提高兒童閱讀能力、共建“書香青島”起到積極推動作用;聚焦銀齡閱讀,市圖書館特別針對消除老年人數字鴻溝,打造了“三分鐘get一個小技能——智慧小課堂系列講座”品牌,用豐富的小視頻,幫助老年讀者掌握小技能,融入智能社會和數字閱讀;通過在部隊建立流動服務點,圖書館以援助書刊、電子借閱機,幫建有聲圖書館等方式,解決駐青官兵的閱讀需求;他們特別選擇心理學專業書刊,捐贈給市強制戒毒所的心理輔導室……

因地制宜,培育地域特色精品項目,也是市圖書館創新服務品類的重要舉措。
2021年,“解讀名家筆下的青島”,利用圖書館館藏資源,精選書籍中與青島相關的文字描述,以短視頻方式實景拍攝,讓讀者更加直觀地閱讀到百年青島的歷史文化,也豐富了地方文獻資源的館藏;運用古籍優勢,市圖書館還嘗試制作了《古籍里的清廉》系列短視頻,借古鑒今,盤活了特色館藏,線上播出更吸引到更多年輕人關注。
目前,利用線上平臺的強大功能和影響力,市圖書館打造了多種“云”閱讀模式。2021年,他們與移動互聯網平臺合作,開展了“云”贈書、“云”答題、“云”講座、“云”展覽,“云”觀影等線上活動273場,累計參與讀者30余萬人次。
飛越城市街區的閱讀場域
12月份,市南區“書式閱冬”主題閱讀的系列活動開啟。與閱讀相伴的咖啡文化,現代文人們在這座城市留下的文化風景,講給孩子們聽的節氣故事,屬于攝影愛好者的知識和實操,有關《瓦爾登湖》的自然觀與音樂感悟……在已經排滿一周的活動計劃中,領讀者的職業身份、閱讀主題和閱讀場景不斷變化、更新,跨越、覆蓋不同的街巷空間。

這讓人們聯想起今年夏天的“書式生活 閱享當夏”親子閱讀夏令營活動,那一次,市南轄區內的六處博物館、咖啡館、美術館等公共空間與區圖書館共建閱讀陣營,聯合開展了一場為期五天的閱讀旅程,朗讀分享、現場互動體驗、制作手報,還有接踵而至的享讀市集、夜讀沙龍,屬于孩子們的展覽、音樂會,豐富的形式和內容,突破紙書的邊界,讓以家庭為單位的閱讀群體共享沉浸式閱讀的樂趣。
也就是在那次活動中,市南區圖書館作為活動的具體承辦方,提出了一個全新的理念:我們的閱讀服務絕不僅僅局限于一座圖書館。把閱讀貫穿四季,一年不斷線,通過主題閱讀活動,為特色閱讀空間增添書香和暖意,慰籍人們的心靈……圍繞這一活動主旨,由市南區文旅局策動的這場公共閱讀從夏季延伸至冬季。它飛越更多的場館:樓宇、企業機構駐地、咖啡館、公共圖書館、24小時自助圖書館、書店;它覆蓋更廣泛的人群:兒童、白領、社區居民……;它涉及更多元的閱讀方向:藝術、文學、品質生活、節氣知識、親子教育……

2021年,是市南區打造“圖書館+城市空間”的“泛在”閱讀場景的元年,而在此基礎上,“南鄰書房”,一個新型公共閱讀空間概念也呼之欲出。據透露,未來以此為名,在市南區,將打造特色城市書房品牌,培育全新的閱讀場域,探索區域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就在市南區開啟全民閱讀新布局之際,青島的全民閱讀硬件設施布局也取得階段性成果。305處智慧書亭,40處社區書屋,25萬冊紙書,完成在全市地鐵、機場、火車站、黨政機關、街道社區、學校等公共場所的布設,而明年,在提供種類齊全、品質優良的紙質圖書資源的同時,青島還將進一步擴充電子書音頻書下載資源,完善圖書借閱和大數據分析系統,并在全國率先完成“書香地鐵”的建設。
而在鄉村,在實現5000個農家書屋全覆蓋目標的基礎上,一場閱讀設施的應用升級也在2021年拉開序幕。
“書箱”帶“活”的鄉村閱讀
在2021年,平度的明村鎮成為鄉村閱讀的成功樣本。
這里的應急廣播體系,覆蓋115個村莊,25000余戶村居,而其所屬的閆村試運行“空中的農家書屋”以來,利用廣播,平均每日播放包含黨建知識、紅色故事、健康養生、家庭教育、兒童教育、相聲曲藝和經典評書七類節目,時長54.5分鐘,讓當地群眾養成了“聽書”閱讀新方式,其中紅色故事、家庭教育、健康養生、經典評書成為村民們最喜愛的聽書內容。

正是在“空中的農家書屋”啟動進一步推廣的儀式上,當地另一項更具人氣的鄉村閱讀創新模式——“行走的書箱”浮出水面。
由于它的存在,農家書屋作為鄉村公共閱讀設施的功能得以升級,圖書的使用率得以提升。
5年時間,平度市選取區市“面積最大、扶貧任務最重、群眾閱讀需求最多”的舊店鎮作為試點,成立了由平度市政府、青島快樂沙愛心幫扶中心和“微笑彩虹”閱讀志愿者服務隊三方合作的運營組織體系,開展“行走的書箱”項目。該項目還有5名全國閱讀專家組成的專業團隊,負責全程指導。
項目使用不同顏色、簡便實用的手提箱,每個書箱配備10冊圖書,圖書均是由社會志愿組織,根據群眾點單,經專家推薦的優質書籍,分文學類、少兒類和科技類三大類,每種顏色的書箱配不同種類的圖書,方便不同群體選擇閱讀。每個書箱、每本圖書都統一編號和編目,防止流失。

通過政府、社會組織和專家團隊三方合作,設計學校、村莊不同的行走路線,同時培養一支當地居民組成的領讀人隊伍,這些舉措都有效激發了鄉村閱讀熱情,打通了鄉村閱讀“最后一公里”。
為推動“行走的書箱”走深走實,平度市還建立了“便民服務大廳圖書漂流站”“大澤山岳石村圖書驛站”“星光華府社區圖書驛站”“崔家集職工書屋”等圖書流動閱讀點,正探索將市圖書館、鎮圖書館分館和農家書屋實現有效鏈接,在鎮圖書館分館設立“行走的書箱”驛站、“領讀人”培訓中心和圖書配備中心,確保讓最新的圖書“行走”到有需求的讀者身邊。

目前,這一以農家書屋為依托的鄉村閱讀推廣項目,3020個書箱已覆蓋17個鎮街,培訓領讀人隊伍80支,他們走進220個村莊、30所鄉村學校,累計圖書借閱量超過50萬冊。

責任編輯:郝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