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慌、心悸、胸悶,房顫可以導致腦血栓、心力衰竭,甚至會危及生命;心跳緩慢可引起乏力、黑矇、暈厥,甚至猝死。本期的《手術直擊》將直播市立醫院心臟中心心臟電生理中心主任李賓公主刀的左心耳封堵加無導線起搏微創介入手術。同時,李賓公解讀手術,并介紹救心新技術。同時,在節目的過程當中,開通了健康咨詢熱線85702120。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十分常見的一組疾病,心律失常不僅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也可能突然發作而致猝死,或者持續累及心臟而衰竭。本次手術患者是一位七十多歲男性老人,已反復的頭暈心慌7年,因病情加重半年入院。患者有房顫,而且還有心跳長間歇,最長能達到5秒心臟不跳,此外還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等一系列的老年病。在住院之前,他在家里就發生過數次暈倒現象。考慮到患者的病情復雜,一方面房顫有中風的風險,需要抗凝抗血栓,另一方面他心室跳的比較慢,暈倒又需要裝起搏器。李賓公團隊經過討論,該患者適合植入無導線起搏器,也適合做一個左心耳封堵,兩個都是微創手術。Micra無導線起搏器如膠囊大小,重量不足2g,體積和重量僅為傳統起搏器的十分之一。經穿刺血管,直接放入心腔內膜,無需植入心內膜導線,也無需在胸前開刀制作皮下囊袋,減少了創傷與感染風險,而且手術時間大大縮短,患者術后幾乎感覺不到起搏器的存在。手術過程中,在李賓公主任嫻熟地操作下,僅用了30分鐘就為老人成功安裝了Micra無導線起搏器。患者術后幾乎感覺不到起搏器的存在,術后第二天患者恢復正常活動。
李賓公主任率領團隊開展了一系列無線電生理的技術,包括新的起搏器技術——無導線起搏、左心耳封堵技術、房顫的射頻消融以及室速室顫等心律失常的射頻消融術。與傳統起搏器相比,Micra無導線起搏器不僅體積更小、使用壽命更長,也無需在胸前皮下制作囊袋放置脈沖發生器(起搏器),減少了創傷與感染風險,避免了皮下囊袋痕跡和手術創口傷疤,很好地兼顧了患者美觀需求。李賓公主任帶領的市立醫院心臟電生理中心(含本部、東院兩個心內二科),是目前青島地區唯一的心臟起搏與電生理專業獨立專科,先后開展了青島地區首例左束支起搏技術、首例肥厚型心肌病射頻消融術、首例心腔內超聲引導左心耳封堵術、首例無導線起搏器植入術。該中心目前完成了青島地區最大量的房顫消融加左心耳封堵手術,在治療房顫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在生理性心臟起搏、心臟再同步化治療心力衰竭(CRT)、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頻消融等心臟電生理技術方面處于省內領先水平,中心于2019年被國家相關專業委員會評為“中國房顫中心示范基地”,是青島地區唯一一家獲此殊榮的醫院(全國50余家)。青報全媒體記者 于波 通訊員 龐智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