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8日訊 “我賬戶里有153分,今天過來看看,兌了一些生活日用品。”剛剛兌換了德育積分的青島西海岸新區寶山鎮大陡崖村村民王明云笑著說道,“這些物品我花了62個積分,不花一分錢就將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帶回家,這個積分兌換太好了。”王明云共兌換了兩個臉盆、兩包抽紙、兩袋白糖、四扎面條。
每月5日是寶山鎮德育銀行積分兌換日。一大早,大陡崖村德育銀行兌換點就排起了長隊,村民們熱烈地討論著,挑選著自己需要的商品,初冬溫暖的陽光照著每個人的笑臉。一支牙膏4個德育幣,一包洗衣皂15個德育幣,兩包方便面5個德育幣……在現場可以看到,大陡崖村村口的“德育銀行”里,各色生活日用品琳瑯滿目,不亞于一個小型超市,然而,這里面的東西可不是什么“商品”,而是村子為村民免費兌換的“獎品”。
鄉風文明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之一。2020年底,青島西海岸新區寶山鎮以農村黨組織領導鄉村治理為抓手,開始在鄉村治理中領辦“德育銀行”,探索積分激勵和約束機制。在過去村規民約的基礎上,建立起了“1+5+N”的德育指標評價體系,圍繞環境保護、睦鄰和家、鄉村發展、公益奉獻和自治守法五方面,由村評分小組按照優劣標準,進行加分或扣分,用“激勵+約束”的形式,提高村民覺悟,培育文明鄉風。
“開始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現,文明鄉風的培育,缺少一個可量化的系統抓手。”青島西海岸新區寶山鎮黨委書記胡文國介紹,“我們就想,是否能將村民中好人好事記錄下來,建起一個德育存儲庫,經過多次商議,‘德育銀行’這個想法就出來了?!钡掠y行其實就是文明鄉風的一種數字化呈現,即效仿銀行運行機制,以銀行積分的形式,建立積分激勵和約束機制。
大陡崖村黨支部書記楊力可以說是第一個嘗到“德育銀行”甜頭的人。2018年時,大陡崖還是一個基礎設施薄弱,村內部分支街小巷硬化、綠化不到位,村前河道清理不及時,村莊整體形象不佳的青島市經濟薄弱村。
“我們大陡崖村‘德育銀行’建立以來,全村符合標準要求的189戶鄉親們作為‘儲戶’,將各家各戶的自治守法等各類行為轉化為德育積分,引導村民樹立‘儲存道德、收獲美好’的理念,不斷地在鄉村振興中促進村莊的進步與文明?!睏盍呄蛴浾呓榻B,邊拿起手機,打開大陡崖村“德育銀行”app,展示村里各家各戶的積分情況。
在小程序上,每戶村民都擁有自己的賬戶,可以進行事件申報、積分查詢、商品兌換等操作,村級管理員可以通過電腦后臺系統進行審核、匯總、提報等,還可以對全村的村民積分情況進行“張榜公示”。
“這個平臺是利用大數據、區塊鏈、5G等技術手段建立的數字化治理平臺,目的是進一步提高鄉村社會治理工作效能,通過數據治理精準助推鄉村振興發展。將德育積分與便民服務、金融服務、供銷體系、創業就業、技能培訓等資源相關聯,為鄉村治理注入更多可持續發展的活力。”青島卓越創新教育科技集團總經理高璇介紹,根據寶山鎮實際需求,該集團開發了微信小程序和手機app,使鄉村治理也搭上了數字化平臺。
“德育銀行”在推動鄉村治理方面發揮了催化劑的作用。如今,走在大陡崖村,平整寬敞的水泥路通往家家戶戶,房前屋后干凈整潔、村民屋里擺放有序、院里門外花草點綴愜意……展現出了與過去截然不同的鄉村生活圖景,讓人忍不住贊嘆新農村新面貌。
“從最初的存美德、取實惠,到如今積小德、成大治,激發了村民積極向上的內生動力,儲蓄了鄉村治理的嶄新動能?!焙膰榻B,寶山鎮44個網格村建立“德育銀行”,共有2萬余人參與,獎勵兌換金額達63萬元,化解矛盾糾紛及歷史遺留問題164起,矛盾糾紛化解率95%以上。
目前,“德育銀行”治理經驗已在青島西海岸新區23個鎮街推廣實施,“我們的‘德育銀行’正以一種無形且有效的力量,真正調動起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村規民約落地落實,打造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的基層鄉村治理新樣本?!鼻鄭u西海岸新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薛聚基表示。(王偉)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