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8日訊 “寶山蘋果沙溝瓜,膠河白菜海青茶。”近年來,西海岸新區農業部門對區內知名特色農產品,采取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多方聯動的方式,以文化和旅游賦“農”,不斷提升農產品附加值,走出了一條農文旅融合發展的農業品牌發展新路子。
不久前,六汪鎮首屆云上白菜節在英海園膠河大白菜專業合作社園區舉行,活動采用“線上+線下”互動模式,組織FM92.6廣播、大眾網、西海岸融媒體中心等媒體對活動進行實時直播,當場預定白菜近萬箱,截至目前預訂售出20余萬斤,大大促進了富民增收,提高了膠河大白菜品牌價值。
六汪鎮英海園膠河大白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加英介紹,“目前已經預定出去三分之二多了,好多北京、上海的客戶都慕名前來訂購,我們的產品是供不應求。價格也提高了不少,每禮盒是兩棵,價格是六十元。”
而相鄰的寶山鎮也在今年將國家地標農產品與國學文化相融合,推出以寶山“明月”蘋果為主題的詩詞、美文、歌曲、沙畫、國風秀等文創產品,并在市場上推出國風蘋果禮盒,非常受消費者喜愛,寶山鎮5000多畝明月蘋果通過文化創意所帶來的增加值預估能達到近億元,讓當地幾乎所有的種植戶都因此嘗到了甜頭。
寶山鎮上柴村果農柴方松介紹,“前幾年種這個明月蘋果還便宜,還要趕集賣,趕集能賣兩三元錢,現在價格也高了,你只要送到這里來,質量達標就能賣五六元錢,一畝地能掙六七萬元錢,過了年我還要繼續發展,再種植五十畝蘋果。”
文化內涵的注入進一步提升了農產品的品牌溢價。大村鎮抓住食用菌“優質專用”農產品定位,全鎮注冊“漢之林”“藏馬山”等食用菌商標13個,“大村香菇”“大村黑木耳”獲首批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大村香菇”榮獲“中國好香菇”“瑯琊榜區域公用品牌”等榮譽稱號,通過推進品牌賦值,實現了產業由規模驅動向品牌驅動的提質增效。
青島市漢森菌業有限公司負責人丁月華介紹,“近幾年我們大村香菇獲得了很多榮譽,知名度越來越大,給我們的農產品添了一塊金字招牌,現在市場銷售行情比較好,每個棚的銷售額大約在三萬左右,讓我們有信心在今后擴大生產規模。”
白菜、蘋果、菌菇等農產品因為文創賦能華麗轉身,是西海岸新區通過文創品牌發展現代農業的一個縮影,目前新區已累計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7個,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如火如荼:寶山鎮依托藍莓、蘋果種植產業,拓展采摘游、研學游、休閑游業態,今年承接實訓拓展460場,接待學生9萬余人次,游客18萬人次,極大促進農產品銷售和農民增收;海青鎮按照“茶旅、文旅、農旅”三旅融合的思路,打造集茶產品展銷、茶文化體驗、特色餐飲、休閑旅游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特色商街,叫響“北域江南、茶韻小鎮”旅游品牌;鐵山街道楊家山里片區發揮近3000畝櫻桃種植面積的優勢,引入鄉村旅游節事活動,做大做強櫻桃采摘節,帶動農產品銷售、鄉村民宿、農家宴、紅色旅游等業態發展……依靠文創賦“農”,新區農業走出一條“挖掘品牌價值、講好品牌故事、拉伸品牌鏈條、做好品牌推廣、促進經濟發展”的新路子,不僅提升了農產品附加值,也扮靚了美麗鄉村,帶動農民增收致富。(韓瑞勝)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