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快看,這條頭巾就是我的!”前不久,位于山東青島西海岸新區的TAG·西海美術館舉辦“社區開放日”活動,來自周邊南島小鎮社區的居民受邀免費觀展,站在由各色鮮艷的頭巾裝飾而成的巨大帷幔前,找到自己頭巾的薛素玲欣喜不已。
美術館賞展覽、圖書館聞書香、博物館品文化……近年來,西海岸新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和水平,為群眾搭建觸手可及、永不落幕的文化舞臺,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
文化場館“星羅棋布”
唐島灣畔,西海美術館離海灘一步之遙,通體獨特的超白玻璃幕墻映射出變幻的光影,宛若一顆明珠,格外耀眼。
這座國家級規模、國際建造水準的當代美術館,于8月12日正式開館,首展“超越”囊括了14位國內外中堅藝術家的作品,開館至今已吸引6萬余人次觀展。其中,藝術家尹秀珍作品《圓缺》中的巨大“窗簾”,以海灘上趕海居民的艷麗頭巾為靈感創作而成,把當代藝術與當地日常生活巧妙地融為一體,尤其受到當地居民的關注。
“西海美術館的最大獨特性就在于它是一座以藝術社區為依托的大型公益美術館,無論是小朋友的藝術啟蒙、大學生的寫生創作還是藝術家工作室落戶,都可以在這里聚集,真正實現以藝術服務城市和居民?!蔽骱C佬g館創始人孟憲偉說。
不遠處的金沙灘旁就是鳳凰之聲大劇院,這里,話劇、戲劇、音樂會輪番上演;海灣對面是青島貝殼博物館,里面上萬件貝殼標本、化石,靜靜講述著古老海洋的秘密……步履西海岸新區,文化場館俯拾即是。
“我們大力實施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提升工程,累計投資近億元,全面鋪開區-鎮街-村(社區)三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讓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文化服務。”青島西海岸新區文化和旅游局局長董華峰介紹說,除了鳳凰之聲大劇院、星光島大劇院等國際一流文化設施已經建成并投入使用;青島西海岸東、西區兩座市民文化中心正在高標準建設中,建成后將成為集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等文化設施功能為一體的城市文化新地標;在鎮街一級,全區23處鎮街綜合文化站全部按照高于國家標準建成青島市一級站;在村(社區)一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和農家書屋實現全覆蓋,“城區十五分鐘、鎮村三公里”公共文化服務圈基本形成。
文化聯盟“攥指成拳”
11月12日,由青島西海岸美術館聯盟承辦的“送文化下鄉 助力鄉村振興”——建黨百年百幅美術作品展在綠澤美術館開幕。
“這次展覽還吸收了海右珠山等美術館的作品一起參與,讓市民朋友能夠欣賞到更多好的作品,感悟紅色百年。”青島西海岸美術館聯盟辦公室主任陳知保介紹說,“疫情期間,我們邀請成員單位組織線上聯合展覽30余場?!?/p>
據悉,為充分發揮文化引領作用,西海岸新區整合各方資源,成立了“青島西海岸博物館群、美術館聯盟、圖書館聯盟和大學生藝術聯盟”等四大文化聯盟,在積累城市文化資源、激發文化發展活力、滿足群眾多元化文化需求等方面進行有益探索,推動聯盟成員共聯共建共享,構成多層次、廣覆蓋的文化設施體系。
擁有20所駐區高校、18萬在校大學生的西海岸新區,高校文化資源可謂豐富。在大學生藝術聯盟的組織倡導下,校地文化交流愈加頻繁:4月29日,聯合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青島黃海學院等文藝志愿者團隊參與“交響西海岸 同唱映山紅”慶祝建黨100周年主題歌會;5月12日,與青島理工大學人文與外國語學院聯合主辦的大型歷史古裝話劇《東渡長歌》成功演出;6月份,山東科技大學藝術學院在新區文化館音樂廳舉辦八場高校藝術碩士畢業獨唱音樂會……
惠民活動“遍地開花”
家住西海岸新區長江路街道長江中路社區的林婷婷是一位全職媽媽,平日里十分注重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離家不遠的一處24小時自助圖書館成了她和孩子的樂園。
“最近孩子特別喜歡宇宙、海洋等類型的科普圖畫書,買了也看不了幾天就會閑置,去新華書店又不方便。自從家門口有了這個自助圖書館,孩子隨時都可以享受閱讀樂趣,又省錢又省力,太幸福了!”林婷婷說。
目前,西海岸新區已建成14處24小時自助圖書館、23處鎮街分館、70處流動服務點、20處青圖驛站,真正把閱讀送到了群眾身邊。
場館外,公園里、廣場上群眾自發組織的文化活動同樣精彩。每到傍晚,大場鎮鳳凰灣濕地公園便燈火通明,不少村民拼車到此,有的直播唱歌,有的在跳“曳步舞”。“現在鎮上給我們配備了移動點歌臺和音響,直播效果杠杠滴!”大場鎮陳家屯村村民劉志勇的K歌直播間在當地已小有名氣。
“我們已經連續4年發放文化惠民消費券共400萬元,補貼范圍涵蓋圖書報刊、文創產品、文藝演出、研學旅游等20多個領域。”董華峰介紹說,基于完善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西海岸新區培育基層文藝隊伍1000余支,年均送戲下鄉演出1200余場、組織文藝演出3000余場、開展各級群眾文化活動1.3萬場次,免費放映農村公益電影1.3萬場。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