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13日訊 隨著老齡化形勢日益嚴峻,老年人理財越來越受到廣泛關注。相比較年輕人來說,老年人有相對穩定的退休金,兒女成家立業拖累較少,理財優勢凸顯。目前,由于適老化理財產品比較單一,銀行存款、股市沖浪、購買國債成為中老年人理財的主流。記者采訪發現,大部分老年人都有著強烈的“錢生錢”的愿望,可由此帶來的老年人理財的案件糾紛也日益增多。老年人如何科學、放心理財,專家認為,積極打造養老金融生態圈,開發多元化養老金融產品和服務,勢在必行。
 老年人排隊購買適老化理財產品
老年人排隊購買適老化理財產品
投資被騙只敢選銀行存款
家住青島市李滄區永安路65歲的陳玉英是一名企業退休職工,說起理財之道,她表示,由于之前投資被騙過,目前只選擇銀行存款,內心其實很想追求高一點的收益,但理智告訴她穩健第一。
“我和老伴都已經退休多年,我們的收入目前就依靠退休金,拼搏奮斗了一輩子肯定有一些積蓄,前些年盲目追求收益,曾經被騙了一次,現在不敢再相信那些夸大的東西。 ”陳玉英介紹,剛退休的時候她對投資理財特別上心,股票、基金、收藏等都有所涉獵。當時,有一家名為青島中匯盛世商貿有限公司的金融企業,推出“郵冊返利”模式,投資者可以從公司購買郵冊并按月領取高額利息,一定期限后,公司再以原價回購郵冊、退回本金,公司自身盈利則來自線上郵票交易。
“我在朋友的介紹下,投資了1萬元,結果沒多久這家公司就跑路了,后來公安機關介入,對公司負責人下發了紅色通緝令,案件目前已經移交了檢察院,投進去的錢一直沒有下文。 ”陳玉英說,當時之所以投資就是被“穩賺不賠”幾個字吸引來的,她原本想先拿一部分資金嘗試一下,如果收益好將加大投入,等到的卻是一場騙局。此次騙局,在山東省內吸引了約一萬名中老年投資者,投資總金額約6億元,投資者中金額最高的達到上千萬。
“現在我的積蓄就存銀行,不敢有別的選擇,就圖個踏實穩定,能保值就行。”陳玉英說。記者采訪發現,不少老人理財追求保值、保險,國債、銀行存款、大額存單、低風險銀行理財等是他們理財的主流選項,可選擇的適老化理財產品較少。
股市沖浪 有人發大財多數沒賺錢
“現在我主要的工作就是炒股,早上9點到下午3點,每天雷打不動,股市讓我收獲滿滿。 ”家住青島市市北區遼陽西路、今年77歲的劉存喜對于炒股情有獨鐘,加入股市30年來賺得盆滿缽滿。
劉存喜初次進入股市是在1991年,那時候他拿出了做生意賺得的18萬元,進行了投資,這些年起起伏伏,但一路走來賺了300余萬,他十分滿意。 “年輕的時候我特別愛看書,很早就知道股市這回事,所以在青島海爾發售首批股票的時候,我就進行了購買。”劉存喜向記者介紹,股票的收益遠遠高于黃金和銀行存款,雖然存在風險,但長期還是利好。 “但是炒股也并非適合所有人,你必須要有好學鉆研的精神,有運籌帷幄的能力。 ”劉存喜話鋒一轉,股市能夠賺到錢的畢竟是少數,一定要放平心態。
劉存喜介紹,當年為了學習炒股知識,他還專門花錢跑到北京學習,訂閱財經類雜志,付出了不少心血。 “陸續賺了一些錢,后來給孩子們發展事業投資了一些,自己買房花費了一些,目前股市里還有50多萬。 ”劉存喜說,炒股耗費精力,十分燒腦,年齡大了體力、精力很難跟得上,如果沒有一定的理財經驗,老年人不要輕易入股市。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像劉存喜一樣股市沖浪能賺到錢的老年人不是很普遍,現實生活中也只有少數老年人能夠接受高風險理財產品,而且他們普遍有多年的理財經驗,或者曾經從事過金融行業的工作。
養老金融產品揭開新序幕
“老年人理財首先應以穩健為前提,同時可根據自身年齡的特點、風險偏好等配置資產比例,可以嘗試靈活多樣的‘混搭’模式進行理財。 ”中國光大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分行李滄支行理財經理江超介紹,老年人風險承受能力較年輕人弱,定期存款、大額存單等是不錯的選擇。醫療費用支出是老年人最大的風險,資產配置中,應該拿出一部分作為應急以備不時之需,可以考慮活期或者高于活期收益的貨幣基金。
2021年 9月 10日,中國銀保監會發布的《關于開展養老理財產品試點的通知》,確定光大理財等4家機構在青島等4座城市開展養老理財產品試點工作,揭開養老理財試點序幕。在青島,光大首款養老理財產品銷售以來,受到廣泛歡迎。 “短短幾天時間,產品已經銷售過半,這款產品就是突出了長期、穩健、普惠的特點。 ”江超說,本次的養老理財試點是在資管新規框架下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的一次嘗試,打破“剛性兌付”、推進凈值化轉型仍是開展試點的題中之義。
“對于前來銀行咨詢理財的中老年人,我們會根據他們自身情況和資產價值,幫助他們定制理財規劃,對于一些年齡偏大或者超出自身能力范圍追求高收益的投資情況,我們也會及時與老人溝通,并及時通知老人家屬。 ”江超說。
提高風險意識科學規劃引導
老年生活報特約評論員、青島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劉同昌認為,人口結構的變化與養老金缺口呼喚養老金融產品。老年人辛苦一輩子,一般都會積累下一些積蓄,這些積蓄需要以理財的方式來管理,但如今在國內市場風行的理財方式中,適合老年人的產品十分單一,讓不少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機,理財中受騙上當的中老年人比比皆是。
“最近,我國首批養老理財試點產品的上線發售,恰好是一次突破。 ”劉同昌表示,今后,國家層面應當針對老年人風險偏好相對保守、理財需求趨于穩健的特點,結合老年人投資、看病、養老等實際需求,加大產品創新和供給力度,提供更優質的金融產品。同時,應當積極引導老年人科學理財,消除負面影響,積極打造養老金融生態圈。開發多元化養老金融產品和服務,搭建一站式養老金融服務平臺、培育專屬性養老金融服務品牌。(老年生活報/觀海新聞記者 張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