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設大學生技師班,面向全國招收大學生到技校學技術——青島市技師學院在全國開了一個先河,在高校掀起大學生到技師學院“鍍金”熱潮。如今11年過去了,全國首個“大學生技師班”情況如何?早報記者探訪發現,從這里走出去的許多大學生技工成為企業的“香餑餑”,月薪甚至超過萬元,李強和袁靖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但由于受傳統就業觀念影響,大學生技師班的招生數量卻始終“熱”不起來。
開設技師班專招大學生
今年9月初,青島市技師學院3個專業的大學生技師班順利開課,來自全國各地的70多名大學生,開始了為期兩年的學習旅程。
青島市技師學院智能智造學院大學生技師班的同學在集中上課。
9月14日上午,記者在青島市技師學院智能智造學院看到,剛剛入校的大學生已一邊學習理論,一邊動手進行技術實際操作了。在集教室、實驗室、實訓室為一體的一體化教室里,大學生技師班電氣自動化專業的學生正在學習電路,教室的后面擺放著幾臺機床,學生不僅可以學理論,還可現場操作設備。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學生會現場追問老師,直到搞明白為止。
“技師學院就是以學技術為主,讓學生自己動手,這樣才能盡快掌握新技術?!鼻鄭u市技師學院智能智造學院老師徐丕兵介紹,在大學,這些學生都是以學習理論為主,來到技校則是以動手實踐為主,邊學理論邊操作,由于大學生的理論素質和理解能力較強,所以學起這些新技術吸收很快。
2009年,作為全國第一個“吃螃蟹”者,青島市技師學院開設了大學生技師班,引起了全國高校的關注,許多大學生紛紛咨詢,第一年兩個專業招生,便吸引了全國各地的40多名大學生入校,其中包括名校畢業的本科生。今年是大學生技師班第10期招生。每年的招生人數一直比較穩定。最近兩年,招生數量小幅上升,今年的大學生技師班3個專業招收了70多人。
求職受挫決定學門技術
徐丕兵老師介紹,今年設立了3個大學生技師班,其中機電一體化專業招收了28人。
青島市技師學院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幾年,大學生技師班的學生絕大多數都是往屆畢業生,應屆生報名的不到三成。學生中有少數高校本科生,但還是以高職、高專畢業生為主。記者采訪得知,設立大學生技師班的初衷是招收應屆生,可實際上往屆生表現出更大的熱情。這主要是由于應屆生未經歷社會磨練,多數不明白職場的辛苦,往往求職姿態較高,認為自己憑大學所學一定會有用武之地。很多人在社會上經歷了挫折后,才決定學門技術。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來技師班學技術的大學生,有許多不愿意拋頭露面,尤其是個別從名校畢業的本科生,面對記者的采訪躲躲閃閃。今年剛進入技師班的一名大學生坦言,自己來這里就是想悄悄學點技術,將來有個好的就業崗位。
首屆大學生技師班的畢業生關方,是老師和同學津津樂道的代表人物之一,而他的去向和發展,自然也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當年,關方大學畢業后一年半,因為工作不理想,在沒和家人商量的情況下,來到了青島市技師學院大學生技師班。經過兩年的學習鍛煉,畢業后成為青島一家大型企業車間的技術骨干,收入也是以前的好幾倍。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在技師班學習的大學生,往往等不到兩年畢業,就被許多企業盯上了。大學生技師班學生陳子健介紹,他是去年來技師班的,學習一年半讓他受益良多,也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技師班上課和大學完全不一樣,老師帶著做項目,參與各種技工比賽,就像在車間里干活一樣,實踐幾遍就能學會不少知識和操作,比死記硬背強多了?,F在已經有好幾家企業向他伸出就業的橄欖枝。
記者了解到,這幾年大學生技師班畢業生有的留在了青島,進了重點大型企業,成了技術骨干;有的回到了家鄉,同樣在企業拿到了高薪。
傳統就業觀念正在改變
截至今年,已經有9期數百名大學畢業生在技師班充電后再就業。記者了解到,這些大學生中,不乏山東大學、蘭州大學等名校畢業生。這些學生畢業后大多進入了青島港集團、中車四方研究所、龐巴迪等知名企業。學院近兩年的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顯示,就業滿意度達到了百分之百。
在歷屆大學生技師班的檔案中,記錄著不少來此學習技術的大學生的體悟。2012年畢業于菏澤學院的姚相龍學的是法律專業,畢業后,他在一家企業做后勤管理,工資很低。聽說技工比較吃香,而且掙錢也不少,和家人商量后,他報名參加了大學技師班。畢業于齊魯工業大學的劉承貴本科學的是電氣自動化,去年畢業在工廠工作半年后,他發現自己的動手能力有所欠缺,于是選擇“回爐再造”。他說,學校里的實訓設備,和工廠里用的設備一樣。
記者獲知,每年都有報名后沒有來報到的大學生。有的是家人不同意,有的是自己有顧慮?!氨M管如此,這也是好事,說明有些家長和學生已經認識到了學一門技術的重要性?!鼻鄭u市技師學院智能制造學院院長崔桂發說,有許多大學生和家長覺得坐辦公室一月掙2000元,也比下工廠一月掙5000元強。想讓這種傳統就業觀念得到轉變,還需要走很長的路。崔桂發介紹,2009年,學院在全國率先開設了大學生技師班,學制兩年,首期共招收電氣自動化和現代物流兩個專業48名本專科畢業生,畢業后全部被青島大型企業“搶走”。2014年第三期大學生技師班,招生專業增加到電氣自動化、數控技術、多媒體設計3個。幾乎每屆都存在招生招不滿的情況。但作為職教改革的探索,雖然招生暫停了兩年,但最后還是恢復并堅持下來。讓人欣喜的是,今年的3個技師班雖然并沒有按計劃招滿,但相比往屆,報名人數有所上升。
對話 /
校企合作培養高端技術人才
大學生技師班的出現,特別是智能智造等高端人才方面,一定程度緩解了企業用工問題。在工業互聯網快速發展的今天,邁出了職教改革堅實的一步。對此,記者采訪了青島市技師學院智能智造學院院長崔桂發、青島鴻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建。
記者:創立大學生技師班,意義何在?
崔桂發:當初設立這個大學生技師班,是發現企業缺乏優秀的車間基層管理人員,如車間的班長、車間主任需要扎實的技術能力,同時還有較高的理論知識,大學生缺乏扎實的技術能力,一般的技術工人又缺乏較高的理論知識。而青島市技師學院辦大學生技師班,就是讓更多的大學生通過提升技術能力,找到較好的就業崗位,同時也為企業解決了難題。
記者:從目前的招生情況看還沒有達到一定量變,什么原因?
崔桂發:這幾年的大學生技師班招生情況處于平穩趨勢。整體看沒有太大量變,主要還是由于大學生傳統就業觀念,要想讓這些大學生放下身段,學門技術走進企業車間,還需要一段路要走。
記者:有沒有一條更加生態的途徑,讓更多大學生通過技師班走進企業?
徐建:我想肯定是有的。在工業互聯網時代,企業需要的人才缺口較大,一個企業崗位分類很多很細,如果能在校企之間搭起一個人才培訓平臺,更多的大學生會主動回來學習技術,走進企業車間。
記者:大學生學技術進企業后,最重要的素質是什么?
徐建:一些大學生相對而言,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不太愿意走進一線車間做技術工人。走進車間一線需要的不僅僅是技術,吃苦耐勞的精神更為重要。有的大學生從一線走上管理崗位,月薪過萬元的經歷已經說明了這一點。
文心雕龍遇上電焊火花
青大文學碩士李強7年前轉行學電焊 現為山東技師學院教師
如今,李強已是山東技師學院的一名教師。
站在三尺講臺前,山東技師學院41歲的李強老師侃侃而談,在教授電焊技術時,他不僅能把《文心雕龍》《賣油翁》等文學作品引用到課堂上讓學生們聽得入迷,更綜合自己的文字功底和電焊技術,目前正在寫一本預計30萬字的焊接文獻學書籍。
2013年8月2日,青島早報以《寧做“金藍領” 不當“蒼白領”》為題報道了李強在青島大學文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后,又到萊蕪技師學院學習焊接技術的消息。7年后,這個曾掙扎在文心雕龍與電焊火花之間的中年人,已經找到自己明確的人生坐標。
為“中國制造”輸送人才
“7年前困擾我的‘里子’和‘面子’的矛盾早已不存在,我覺得目前的狀態很好,或許這幾年的人生經歷,就適合于‘傳道授業解惑’這個職業?!崩顝姼嬖V早報記者,他經常跟學生聊天,講起自己這幾年來的經歷,覺得可以被學生借鑒,但是這經歷并不能被復制,因為有太多難以想象的艱辛。
和7年前初次采訪他相比,早報記者明顯感覺到李強的成熟。他不再有心理壓力,不再遮掩一些放不下的“面子”。2015年,李強應聘到山東技師學院電氣工程系,成了一名教焊接理論和實操的專職教師。他坦承,除了他學到的焊接技術,那份文學碩士的文憑也是他能找到這份工作不可或缺的砝碼。“近期主要是做行政、文字方面的工作,教課相對有些兼顧的狀態?!崩顝娬f,因為學生在技師學院要學習5年,需要學習多項技術,焊接課程只是其中一門,按照正常排課,每屆學生只有一個學期的課程,另一個學期沒有這門課程,所以有著深厚文字功底的他,也承擔起教輔方面的工作。
“當年學電焊的初衷是做一名技術型‘藍領’。但是隨著鉆研的深入,特別是來到校園工作后,覺得我更適合教師這個職業。”李強坦承,相比去企業賺更多的錢,不如教更多人有錢賺來得痛快?!皝韺W校學技術的學生多數不到20歲,大都沒有經過學歷教育,他們正處在迷茫期,更需要我這種‘過來人’多幫他們一些,通過我的經歷,讓他們懂得思考,為未來贏得更多機會?!崩顝娬f,他想明白了,即便自己渾身是鐵,又能打幾顆釘?能把自己所學到的東西教給學生,一代一代傳下去,為“中國制造”輸送更多人才,才有成就感。
通向未來路徑沒有改變
“中間我的確彷徨過,特別是剛到萊蕪技師學院學習電焊的時候,面對全國媒體報道的‘文學碩士回爐學電焊’這樣的字眼,身上的壓力很大。社會如此關注以及學校的期待,讓我很怕失敗?!崩顝娬f,所以在2013年底,他婉拒了早報記者的再次采訪。因為那時有很多大學本科畢業生,看到關于他的報道后,也從全國各地慕名而來,成了他的同學,像他一樣學習“藍領”技術。
“學歷和技術是兩條不同的線,就現在來說,也應該算是兩條‘平行線’,我走的路到底對不對?別把這些小學弟們帶入更迷茫的尷尬境地?!边@是李強幾年前常思考的問題。李強覺得,每條線都能通往未來,把握住機會去努力應該不會有錯。
他暫時收起放在床頭上的《文心雕龍》,換上《焊接理論及工藝基礎》,開始“拼”。在萊蕪技師學院學習期間,李強曾參加過一個業內知名的焊接大賽,并且拿到了一等獎?!澳菚r我僅學習了不到1年的焊接技術,雖然理論方面很自信,但實操還是弱項,尤其面對的都是有多年工作經驗的選手。我拿著學校焊接車間的鑰匙,從早晨6點練到次日凌晨3點,一蹲就是一天多,兩個教練陪著我練習,訓練時用的焊條也數不清多少了,睡覺時,膝蓋和小腿甚至都沒有知覺了?!被貞浧饌滟惖哪且粋€月,李強記憶猶新。
“其中的滋味只有自己知道,皮肉之苦和精神之苦都有,也讓我體驗到拿高薪的‘藍領’也確實不容易?!崩顝娬f,像在大連造船廠實習的時候,負責焊接難度較大的平角焊,根據技術要求,幾十米作業距離中間不能有停頓,這些對他都是極大的挑戰。
在萊蕪技師學院學習兩年畢業,李強拿到了焊接、電工等多個技師證書?!拔矣肿x了一遍《文心雕龍》,思考了很多,情與景相互影響和相互轉化,繼承和革新的結合??”李強說,這些思考讓他覺得通向未來的路徑沒有改變,所以拒絕了外地企業的高薪,選擇成為一名教師。
焊接課堂也有“文學味兒”
與李強的交流中,能明顯感受到他身上文學浸潤的影子。所以與其他老師不同,李強的課堂多了些“文學味兒”?!拔医洺T谡n堂上引經據典,焊接的理論知識也可以有文藝之美的氣息。比如,我常給學生講歐陽修的《歸田路·賣油翁》,來形容技術的熟能生巧。學習焊接,也是要堅持長期摸索,不斷完善,就能練出過硬的本領。”
在學生們的眼里,李老師是一名享受課堂的老師?!八恼n非常有趣,能讓人不走神,總感覺上課時間太短,除了能學到專業知識,還能聽到很多人生的精彩?!睂W生們這樣評價。
如今,他把《文心雕龍》和《焊接理論》一起放到床頭,希望真正能讓文學和電焊碰出火花?!拔蚁矚g研究大國工匠,他們都是不斷否定自己來進步。焊接這門學問也是越學越多,根本學不完?!崩顝姼嬖V早報記者,他正在寫一本焊接文獻學書籍,文獻學是研究一門學問的入門基礎,在他的這本書里把普通的焊接技術收納進來,還涉獵一些焊接名人的小傳、經歷故事等,希望對學習焊接技術的人有幫助,目前已經寫了22萬字,正在尋找出版社。
記者手記
時運交移 質文代變
“時運交移,質文代變??”是《文心雕龍》里的經典名句,李強走的路也與此相仿。一邊是高等教育的文學碩士文憑,一邊是技師學院的焊接技工專業,這兩條看似平行的“學業線”在李強身上相交了。拿起焊槍的文學碩士李強,讓文心雕龍和電焊火花來一次碰撞,這在當年誰也不知道會有什么樣的結果。或許他要放棄文學,成為一名生產線上的優秀技師;或許他要半途而廢放下焊槍,重新沉浸在《文心雕龍》的字句中。7年后,我們很高興看到,李強有了“里子”也找回了“面子”,因為焊接技術,他有了敲門磚,因為高等學歷,他有了資格。走在傳道授業解惑的路上,經歷過內心的彷徨與掙扎,“有里有面”的李強,顯得更加游刃有余。
回顧
要讓“里子”戰勝“面子”
李強是山東博興縣人,用他自己的話說,他骨子里是個“不安分”的人。20多年前,與千軍萬馬走獨木橋的高考生一樣,李強希望通過上大學出人頭地。2000年,從濱州學院中文系畢業的李強順利進入當地一家中學教學?!爱敃r沒有編制,只是代課老師,一個月工資也就五六百元?!边@份工作,李強干了兩年。不甘寂寞的他選擇考研,經過幾年努力,青島大學文學院成了李強的第二段大學校園經歷。
從??粕苯娱煵匠蔀檠芯可?,鍍金成功的李強卻沒能享受到碩士學位帶來的魔力。“2008年,碩士研究生畢業的時候,學歷并沒有讓我成為企業爭搶的‘香餑餑’,我發現那時很多單位要的是技術或能力,而我當時好像除了文學和文憑,其他一無所有?!崩顝娀貞?,無奈之下,他先在一家私企做起了文秘的工作,此后,他還陸續當過記者,做過裝修,但在心里都不是一份如意的工作。“2013年做私企行政的時候,工資收入能達到4000元左右,但我還想再好一點?!崩顝娬f,那時候他已經結婚了,加上家庭的負擔,他開始“不安分”了,甚至把街頭的炸串攤都作為工作考察目標。
2013年7月30日,這個日期深深地印在李強的腦海里。在青島大學研究生導師徐鵬緒的推薦下,李強做了一個在外人和家人看來都難以接受的決定:去萊蕪技師學院學電焊,一切從零開始,在技校學到的是實用技術,學了就能用。“那之前的兩個月,是我感覺最‘困窘’的時間,在文學與技術的博弈中,我開始偏向技術,希望尋找一門適合自己的技術或是‘謀生手段’。”李強說,這也就是他當時說的“里子”戰勝了“面子”。
2013年8月2日,青島早報率先報道李強在萊蕪技師學院的故事,隨后全國上百家媒體紛紛來采訪,一時間,“文學碩士回爐學電焊”讓李強成了新聞人物。
學成后再就業月薪上萬
畢業于山東大學的袁靖選擇到技師班再學習 現在成為企業技術主管
從大學生技師班畢業的袁靖如今成為企業技術主管。
來自濟寧農村的苦孩子袁靖,考入山東大學時曾經讓全村人羨慕。然而,大學畢業后,他在6個城市換過10多個工作崗位。漫長艱辛的就業道路,讓他懂得了真正掌握一門技術,才是就業、創業的金鑰匙。他憑借大學扎實的理論基礎,放下身段來到青島市技師學院的大學生技師班“淬火”。兩年學滿后,袁靖被蘇州一家機器人企業“搶”走,如今是一名技術主管,月薪過萬,成為人人羨慕的一名金藍領。9月16日,面對早報記者的采訪,袁靖講述了他的故事。
大學畢業遭遇就業困境
1987年出生的袁靖從小在農村長大。環境的影響讓他養成了吃苦耐勞的良好素養,為他后來的發展打下了扎實的基礎。2009年,袁靖從山東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畢業。沒想到剛剛踏入社會,本想一展抱負的袁靖便吃了苦頭。
拿著名牌大學的本科學歷,袁靖先是在老家濟寧一家電動車公司找了一份工作。干了半年后,他覺得沒有發展前景,便南下闖蕩,應聘到一家塑膠電子制品廠辦公室崗位,但很快又離職而去。袁靖先后在上海、福建和浙江轉了一圈,都沒有找到適合的工作。隨后他再次回到老家,借助在大學里學到的專業知識,開了手機店??伤l現這樣的創業根本不適合自己。
袁靖說,那個時候覺得自己是名牌大學畢業生,心高氣傲,懷揣著“年輕就是資本”的信念,為了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不斷在職場上“漂泊”。上海、福州、貴陽、深圳、溫州??許多大城市留下了袁靖的足跡。四處闖蕩的經歷沒有給他帶來多少財富和經驗,他在迷茫中開始反思。2010和2011年,袁靖連續兩次參加公務員考試,都止步于面試。
袁靖踏入社會4年,輾轉在6個城市工作過,遇到了人生一道道坎坷,大學所學的知識與實踐中的工作無法快速融合,換了10多個工作崗位,最終沒有找到一個真正屬于自己的工作崗位。這個時候他想到了是否要學一門技術,才是實用的就業路徑。
選擇就讀技校找到出路
今年33歲的袁靖介紹,他有兩個母校,一個是山東大學,另一個就是青島市技師學院。這兩個“母校”對他來說同樣重要,前者讓他打下了理論基礎,后來給予了他實踐的技術。說起自己后來的就業經歷,袁靖表現出了不一樣的自信,和原來遇到就業困境時的情緒判若兩人。
2014年,處于就業苦悶中的袁靖,面對家人和朋友的閑話,開始了一次次思想掙扎。一天,他在搜索大學生就業信息時,突然看到一條新聞報道說,青島市技師學院有一個大學生技師班正在招生,像他這種情況不僅可以免費學技術,而且就業也有保證。最終,在親友、朋友疑惑和不解的眼光中,袁靖做出決定:重回學校,到技校學技術。當年,袁靖報名成了技師學院大學生技師班電氣自動化專業的一名學生。
重回校園的感覺,和在大學讀本科時完全不是一回事。技校的第一堂課就讓袁靖眼前一亮,與大學不同,技師學院的教室里配電柜、繼電器一應俱全,除了學習理論知識,更多的時間是讓學生親手上臺操作各種器械。經過一段時間的動手操練,加上大學生所具有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袁靖的接受能力極強,很快就初步掌握了技術的要訣。
掌握技術成為企業“大拿”
袁靖說,無論山東大學還是技師學院,都給了他所需要的知識,在山大學習到的知識偏重于理論,青島市技師學院的課程更加注重動手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在這里學到的實實在在技術,是在大學課堂上所沒有的,兩者各有側重、互相補充。有了理論的鋪墊,學技術也得心應手了。在青島市技師學院學習的過程中,讓袁靖明白,現在的信息技術瞬息萬變,技師學院是本著企業需要什么人才而培養人才的,這讓他對將來的就業充滿了信心。
通過兩年大學生技師班的學習,袁靖掌握了低壓接配線、PLC編程、氣動和液壓等技術技能,并在機器自動化方面找到了努力的方向。2016年,袁靖從技校畢業后,直接應聘到蘇州一家機器人企業,從機器人銷售、編程和調試工作做起,憑借著本科學習積累的理論知識和技校學習掌握的實踐本領,短短一年時間,他就成了公司里的技術“大拿”。目前,袁靖已經成為公司的技術主管,帶領著20多人的技術團隊,負責機器人技術的研發和銷售。
月薪過萬建立幸福家庭
“我對現在的工作很滿意,更對自己的前程充滿了信心。”袁靖說,當時因為女友也在蘇州工作,所以他應聘進入蘇州鎰升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如今,他已經建立了幸福的家庭,有車有房,還有一個可愛的女兒,并且在老家投資購買了一套房產。事業上的順利,小家庭的幸福,讓袁靖對自己的現狀十分滿意。這一切證明當初到技師班的選擇是對的。
“大學生最重要的是吃苦耐勞,而不僅僅是有技術,對這一點我深有體會。”袁靖說,他在機器人企業工作,從最底層做起,有時候為了完成一項技術攻關,一坐就是一整天。他結合在技師班學到的實用技術,入職不到一年就當上了技術主管,他和團隊一起主要負責企業的技術攻關。
說到自己的就業經歷,袁靖感受最深的就是,掌握一門技術,不管是就業,還是創業,就等于拿到了“金剛鉆”,心里就有了底氣,待遇自然也就不用說了。袁靖說,開始進入企業時,他的月薪才3000元,不過很快憑借過硬的技術升任主管,如今月薪已經超過了萬元。在袁靖的介紹下,他所在的機器人企業每年都要到青島市技師學院挖人才。
對話
有了技術才有底氣
來自農村的袁靖深知,在大學本科的4年,讓他掌握了扎實的理論基礎,在技師班又讓他學到了實在的技術,這兩個“大學”,都是他人生中重要的經歷。采訪中,袁靖多次提到自己有兩個“母?!?,正是這些年的磨練,讓他在求學、就業過程中,完成了一次次華麗轉身。
記者:當初選擇技師班,面對什么樣的心理壓力?
袁靖:各方面的壓力肯定是有的,畢竟我是大學本科畢業生,在決定去技師班前,經歷了一場思想上的搏斗。那段時間,我的內心經歷了什么,有過同樣經歷的人才能真正體會。關鍵是最終沖破了傳統思想的束縛,走出來了,也就解放了。現在想想,當初的選擇一點沒有錯。
記者:到技師班后,后悔過嗎?
袁靖:有過思想掙扎,談不上后悔。隨著一步步掌握了技術,再看看其他大學生學技術后就業都很好,信心就更足了。
記者:將來有什么打算?
袁靖:目前的工作很穩定,也很喜歡這個行業。有一點可以肯定,不管將來如何,自己擁有了過硬的技術,到什么時候心里都很有底氣,不會害怕失業。
/ 延伸 /
企業急需技術人才
位于高新區的青島鴻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每年都需要大量的一線車間技術工人。從事20多年人事工作的公司副總經理徐建介紹,目前研發類的人才主要來自名校大學生,人員相對比較穩定。最缺的就是生產一線的高級技術人才。公司每年都會從青島市技師學院招聘近百名優秀學生?!皬倪@幾年的用工看,大學生技師班畢業生進入企業后,大多數能力非常強,有許多大學生在短短幾年時間內,已經從一線工人干到了管理層。月薪一般在萬元左右。”徐建說。
徐建介紹,公司的技術骨干董淑團、趙孔聰、徐文騰等人,都是從大學生技師班畢業后走上企業技術崗位的。經過短時間的車間實踐磨合,很快成為技術骨干。從技師班畢業的大學生,有許多已經成為企業的技術“大拿”。面對一線技術工人有極大缺口的現狀,青島市技師學院每年都為企業解決不少用工難題。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