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市民科學有效健身的“指導員”越來越年輕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12月14日訊 如何讓市民更科學更有效地進行日常健身?青島市體育局正嘗試通過遍布全市各區市的3萬多名社會體育指導員,給出更具現實意義的解決之道。記者從市體育局了解到,經過近年來的不斷發展、培養,目前,青島市已經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3萬人,人員組成主要是以中年人、退休人員為主。近幾年,年輕人,尤其是在職人員的比例逐漸攀升。

說起社會體育指導員,雖然這個職業從1993年就開始存在了,但很多人并不太了解。所謂“社會體育指導員”,是指在競技體育、學校體育、部隊體育以外的群眾性體育活動中從事技能傳授、鍛煉指導和組織管理工作的人員。其等級分為四級,分別是國家級、一級、二級、三級。
近日,記者走進位于周口路的青島市全民健身中心,當天在四樓籃球場館內,正在進行本年度第四期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受訓者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認真學習健身操。這一期集中培訓的學員主要來自膠州,要脫產集中學習3天后才能參加考試。記者看到,30余名學員年齡差距較大,既有60后、70后,也有80后、90后。“這也是社會體育指導員的一個明顯變化,越來越年輕化了。”市體育事業發展中心工作人員表示。
在課后休息時間,有幾組學員在練習、回顧今日老師所教的動作,動作整齊、神采奕奕、激情澎湃,其他學員紛紛錄制視頻、記動作、討論剛才的所教所感。

參加培訓的膠州市廣州路小學的體育老師彭龍龍說:“首先作為教師,這是一個鍛煉自己的機會,也是認識結交周邊老教師,并向他們學習的機會,其次在教學方法上也有了自己的思考,學以致用,熟能生巧,其中也有些動作可以運用到孩子們日常的熱身活動中,增加孩子們的運動興趣、參與度,提高教學效率。”
據了解,越來越多體制內的在校教師也加入到全民健身的隊伍,參加區、市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不光使自己教學能力得到提升,也帶動了整體隊伍年輕態的提升,注入年輕血液,在學校中更能向學生推廣全民健身運動,做到一傳百、百傳千的普及度。
目前,青島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指定考試科目為健身操。來自青島市老年體育協會的于淑芹已經參與考試培訓20余年,積累了豐富的全民健身工作指導經驗。“我是1999年進入青島市老年體育協會,之后到全國各個地方學習社會體育指導員以及中國體協舉辦的各類教練員的課程培訓,經歷了全民健身工作的多個發展階段。現在,隨著網絡的發展,健身操越來越普及,居民在家中就能跟著視頻鍛煉。但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需求都不一樣,想要科學的健身,還是需要較為專業的指導。”于老師告訴記者,她和團隊每年都會根據報名社會體育指導員考試的學員情況,結合當年的主流社會環境,將健身操動作進行適當的調整編排,并選擇合適的歌曲,讓學員們能夠學以致用。“今年我們圍繞建黨一百周年的大主題,編排了《強軍戰歌》和《軍歌飛揚》兩支健身操,大家學跳起來都氣勢昂揚。”于老師說。
為了讓更多人快速輕松就能學會,于老師和團隊2009年開始自主編排各類健身操。記者了解到,全國首套“穴位操”就是出自于老師和團隊的設計編排,經過青島永新中醫醫院的認證和驗證,這套“穴位操”不僅去過香港、韓國展演,還在政府機關以及全市得到普及推廣。

據了解,今年考試較往年有突出的幾點變化:伴隨著信息化、數據化的發展,報名方式由線下轉到了線上,通過手機APP“惠健身”進行網上報名,可以更大程度、快速作出數據整理和篩選;學員需簽署“青島市社會體育指導員志愿服務承諾書”,承諾在履行社會體育指導員職責的同時,積極參加全民健身志愿服務活動,“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幫助社區、街道的市民普及全民健身,帶動他們身體素質的提升;隨著報考人員更加年輕化,考試難度也呈上升趨勢,淘汰率也會慢慢增加。
除此之外,隨著近幾年青島市全民健身產業的發展,社會體育指導員的隊伍建設更加專業化、規范化,正規化;學員精神狀態明顯有提升,參與互動的積極性也較往年高;考試內容除了社會體育指導員公共理論知識、健身設施器材使用管理、群眾體育賽事活動組織的理論知識的學習,還有實際操作的考核,并隨著報名人員的性別、職業、年齡等方面進行適當調整。
當下,在全民健身熱潮的推動下,無論是硬件設備布局,還是軟性條件完善,都很好引導了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發展的工作,對促進全市市民精神狀態的改善、身體素質的增強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社會體育指導員是發展體育事業,增進全民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質量,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接下來,全市還將加大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力度,通過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班,進一步壯大青島市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優化隊伍結構和功能,為全民健身發展提供重要支持和驅動力,為促進青島市全民健身提供人才支撐。(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張羽)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