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智創上合”制度創新品牌,涌現出一批具有上合特色的創新案例
上合示范區:35項制度創新舉措落地
“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同時“可復制、可推廣”,上合示范區將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點放在制度創新上。16日上午,記者從上合示范區管委會獲悉,示范區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市關于示范區建設的部署要求,始終把制度創新擺在突出位置,勇于“自我革命”,對標高標準,主動謀劃、積極打造“智創上合”的制度創新品牌,涌現出一批具有上合特色的制度創新案例,截至目前,已落地實施35項富有上合特色的改革創新舉措。示范區用制度創新“軟環境”撐起發展“硬實力”,已累計引進吉利衛星互聯網等總投資1715億元的50個項目,新增印度璐印辣椒除柄機等20個上合元素項目。
“制度之異”正變為“制度之利”
今年4月20日,上合示范區舉行制度創新新聞發布會,首批10項制度創新案例對外發布。同時,上合示范區管委會制定出臺《2021年制度創新工作行動方案》,圍繞推進國際物流便利化等7個方面制定出制度創新清單,推動涌現更多高質量、高標準、系統化制度創新成果。
探索建立省、市、區行政審批三級事項聯辦機制,這是上合示范區制度創新的一項重點任務。今年9月14日,上合示范區市民服務中心正式啟用,省級、青島市級以及膠州市級相關權力事項在上合示范區內實現三級事項融合辦理,標志著上合示范區“放管服”改革迎來重要進展。上合示范區緊緊圍繞服務國際物流、現代貿易、雙向投資和商旅文化交流“4個中心”建設,首批承接54項省級權力事項和19項青島市級權力事項,配套承接企業市場主體登記注冊、項目建設立項等膠州市級權力事項,延伸政務服務鏈。
除了探索建立省、市、區行政審批三級事項聯辦機制,上合示范區還積極推進打造“歐亞班列+TIR”日韓陸海快線集結中心、開展多式聯運“一單制”試點、創新開展“上合·銀關通”關稅保函業務等35項創新業務,制度創新成果漸次放大、逐步擴展。
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引擎,以賦權承接改革促進政務服務鏈、貨物運輸鏈、資金供給鏈、信息交匯鏈“四鏈融合”……上合示范區已初步形成“四便利一領先”的富有上合特色的政策制度創新體系,“制度之異”正變為“制度之利”。
“軟環境”撐起“硬實力”
制度創新是上合示范區建設發展的靈魂,更是檢驗示范區成效的重要標簽。
隨著制度創新空間的放大,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顯著提升,為入駐示范區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便利。以“上合·銀關通”關稅保函業務為例,經遴選納入“白名單”的進出口企業,可以享受“先放后繳,匯總納稅”的通關便利化服務,整個流程“0手續費,0擔保費,0保證金”,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大大加速資金回籠周轉。
在制度創新成果的紅利推動下,越來越多的示范引領項目搶灘上合、匯聚上合、創變上合。例如,漢普森醫療手術機器人設備研發制造項目已落地并加速推進,致力于打造國際領先的醫療器械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發中心、院士指導中心;示范區核心區內,上合組織國家青年創業中心、中國巴基斯坦中心、上合商務中心、上合會議中心等總投資264億元的10個載體項目已開工建設;中國傳化(上合)國際物流港三期海關監管作業場所啟用,上合示范區作為公路跨境物流運輸的發運港和目的港,實現與海空鐵各口岸的互聯互通、一體化運作……統計數據顯示,自2020年以來,示范區已先后引進總投資1715億元的50個項目。
“上合效應”持續釋放,為推動示范區高質量發展提供澎湃動能。今年前三季度,上合示范區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51.2%,面向上合組織國家貿易額同比增長98%。(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錫復春 通訊員 姜方梅 王珊)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