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霧劇場第二季終于憑借新登場的《誰是兇手》挽回一些口碑,這部社會派與本格派結合的懸疑劇,相當考驗演員演技。除了實力派肖央,頭頂“星二代”光環的90后小生董子健也刷足了存在感。

因父母從事影視行業而比同輩擁有入場券優勢的星二代們,愈發活躍在大眾視野。Ta們走出了不同路徑:要么刷臉“玩票”,要么憑真本事交出不錯的成績單,要么介于兩者之間——想借助超前的起步線闖出些名堂。
實際上,星二代逐夢演藝圈能否獲得大眾認可,關鍵還是取決于實力。父母帶進門、修行在個人,否則天降好餅也是浪費。相比沒有家庭背景的人,星二代的優劣勢明顯,要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說難也難、說容易也容易。
父母助力孩子“圓夢”
在《誰是兇手》里展現精湛演技的董子健,是知名經紀人王京花的兒子。從小浸泡在影視行業耳濡目染,加之有天賦,董子健不出所料走上了演員道路,經過中戲科班訓練,打下了扎實的表演基本功。

2005年王京花離開曾任職多年的華誼兄弟、創立拾捌文化,將兒子簽約旗下。由于母親在華誼工作時期累積的豐富電影資源,董子健的出道順理成章選擇了主攻電影圈。
處女作《青春派》由中影主控出品,接著在《少年班》《少年巴比倫》兩部青春片的出品方名單中都出現了華誼兄弟,可見王京花利用老東家的人脈資源為兒子的事業發展初期在鋪路。

董子健也很爭氣,主演的第一部電影就入圍了金馬獎最佳新演員獎,之后又憑借扎實的演技自己打拼出新天地。除了跟博納影業、萬達影視、英皇影業等知名電影公司合作,還轉戰電視劇圈并獲得不俗口碑。
如果說“星二代”董子健的事業軌跡證明了在起步階段借勢父母、然后靠自己的實力闖天下這一逐夢演藝圈的可行路徑,那么名導陳凱歌和知名演員陳紅的兒子陳飛宇可謂含著金湯匙出身,雖然真的很努力,但一路走來似乎欠了些運氣。
陳飛宇小時候就在父親執導的電影《趙氏孤兒》中客串,與老戲骨葛優、王學圻同臺,又在《妖貓傳》中給父親擔任導演助理,對電影的制作流程有所了解。不出所料,處女作選擇了電影。憑借父親在電影界的威望,陳飛宇拿下光線影業出品的青春片《秘果》的男主角,還在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中父親執導的《白晝流星》單元擔任主角,不過因為劇情拉胯,對陳飛宇的口碑并無太大助益。但陳凱歌為兒子保駕護航的決心堅定,又讓兒子主演了現實主義題材新片《塵埃里開花》。

對父母鋪好的花路,陳飛宇既有聽從、也有自己的想法。比如簽約了經紀公司天浩盛世、闖蕩劇圈,并且在耽改劇旺盛之時“下海”拍了《皓衣行》,不過隨著政策縮緊,錯過了吃紅利的最佳時期。

但有父母蔭蔽,陳飛宇從不缺資源,深受視頻平臺歡迎。不僅拍了騰訊的《將夜》,還在愛奇藝迷霧劇場的《淘金》跟影帝廖凡搭檔,最近在拍的新劇是優酷寵愛劇場的《打火機與公主裙》,集齊了三大視頻平臺巨頭。
這里面,也有陳凱歌在劇集領域為兒子的另一種助力。第五代導演陳凱歌為了兒子、走下神壇,換上“導師”的身份穿梭在各大視頻平臺制作的與影視行業相關的綜藝里,參加了騰訊出品的《演員請就位》一二季,還加盟了愛奇藝出品的《開拍吧》。
在影視圈想留下姓名,星二代即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愁資源,但依舊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名導之子如此,那些老戲骨的子女也有類似境遇。
劉奕君兒子劉怡潼出道作品就是馮小剛監制的《劍王朝》,接著又在《鶴唳華亭》里刷臉,前段時間播出的《雙面神探》,劉奕君更是下場在微博上給作為主演的兒子打call。陳寶國帶著兒子陳月末演了《老酒館》,盡管年輕人演技可圈可點,距離紅還有點遙遠。

可見哪怕有父母做靠山,大部分年輕星二代依舊需要經歷上升期這條必經之路,想短時間大紅,很難。然而也有少數幸運兒,比如郭德綱兒子郭麒麟。從相聲跨界影視,演的作品不多,但趕上了《贅婿》這部爆款,一下就段位提升,眼下正在拍成龍的新電影《龍馬精神》。

因為父母職業的關系,有的星二代對娛樂圈抱有好奇心,想嘗嘗表演的滋味,所以也偶爾會出現“玩票”現象。
不論懷著怎樣的初衷進入影視行業,星二代們的確從父母那兒獲了益。其實不難理解,目前活躍在熒屏上的星二代大都是90后獨身子女,只要想入行,家長一定會竭力為孩子圓夢。
星二代的立足法門
如硬幣正反面,星二代逐夢演藝圈的優劣勢皆有。優勢在于,跟同輩演員相比,不用花費過多時間精力去組建行業人脈關系網,父母的人脈可以直接拿來用,而且還能以晚輩身份得到一些前輩的提攜。不用經歷一次次無效試戲的“摧殘”,對于自信心的建立有益。
除了現成的人脈網,資源也可以近水樓臺先得月。當一個影視項目開始選角了,星二代們只要有表演意向,無疑會擁有一定的優先權。不過孩子究竟能憑“星二代”身份獲益多少,在某種程度上,跟父母臺前幕后的職業有一定關系。
如果掌握影視項目制作或選角話語權,或能直接給孩子安排相應角色、或能向業內大佬極力引薦。如陳凱歌、成龍在自己執導的電影里都曾分別給兒子陳飛宇、房祖名創造了多次表演機會;經紀人王京花則利用自己的人脈,為兒子董子健的表演事業開了個好頭。
如果是身處被動位置的臺前資深演員,就只能依靠多年在行業打拼累積來的人脈和口碑為孩子拓展影視資源、爭取表演機會,有時甚至會組成“父子檔”“母女檔”同臺演戲。
除了上述的陳寶國和兒子同演《老酒館》,閆妮跟女兒鄒元清更是緊密綁定,后者出道至今的6部作品,有4部跟母親搭檔,而且不乏《山海情》《突圍》這類主旋律劇和現實主義題材新劇《私奔的外婆》。走高品質表演路線的閆妮,相當于提前幫女兒在正劇圈扎了根。

在影視行業這個人情圈里,星二代的優勢顯著,但畢竟影視作品是拍給大眾看的,所以在輿情方面,星二代的劣勢也顯而易見。
最直觀的體現,就是會被當下被內卷折磨得喘不過氣的年輕人借著“躺贏”的名義發起網絡討伐。星二代的“天之驕子”光環在普通人眼中變成了刺眼的存在,尤其是那些被好資源包圍、還不思進取的人,更會成為眾矢之的、被嗤之以鼻。
星二代們因為這個標簽,不得不面臨難以擺脫的偏見。可能有時候是憑本事拿到的角色,卻被質疑競爭的公平性。也有可能背負“啃老族”的罵名,出演作品遭到排斥。
扭轉風評,唯有拿出實力證明自己,這也是星二代們在演藝圈的立足法門。要站穩腳跟,就要在思想上摒棄“拿來主義”,更不可自恃高人一等,要以平視心態修煉演技、提升自身實力,而且越有星二代光環,越應該懂得在表演道路上沉淀、穩扎穩打。
同時還要懂得利用父母的人脈資源為自己賦能。比如多向前輩請教表演、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并對自己的戲路有清晰規劃,具體而言,就是不可跟風、要建立一套適合自己且有前瞻性的選角標準。
其實,星二代的本質無非是在娛樂圈打拼的職場人,找準事業發展方向,再發揮所長努力深耕,只要機會來了,總會開花結果。而在做職場規劃時,也不可完全依賴于家長,如果能采取獨立自主的策略,會比較容易摘掉星二代的濾鏡。畢竟,風華正茂的年輕人正值打拼事業的黃金時期,從長遠來看,自己才是自己的堅強后盾。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