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22日訊 人生病了,要去醫院看病;如果我們賴以生存的大氣、水、土壤等“生病”了,該去哪兒看病?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由青島市環科院聯合中國環科院等國家級科研院所以及環境咨詢、治理、監測等多家單位共同申報的“青島環境醫院”經過省生態環境廳批準,獲得全省首批試點,探索試點環境監管服務新模式。
所謂“環境醫院”,就是把環境作為一個生命體來看待,建立一站式綜合服務體系,為區域環境治理提供系統解決方案及工程建設和運營服務,解決各種“環境疑難雜癥”。在這里,環保專家當“醫生”,環保設備當“藥品”,來這里看病的“病人”是存在環保隱患的排污企業,針對大多數環境“疾病”,這里不僅能“做體檢”“開藥方”,還能“行治療”,針對具體環保問題提出有效對策并進行解決,持續改善生態環境。
根據此前山東省生態環境廳等九部門聯合出臺的《關于支持發展環保產業的若干措施》中明確提出,在省會、膠東、魯南經濟圈分別建設1家-2家“環境醫院”,提升區域產業服務能力。近年來,青島市環保產業蓬勃發展,是“十四五”期間山東省著力打造的三大環保產業集聚區之一。以青島市環科院為建設主體的20多家成員單位業務領域全面、人員結構穩定,在創新環境治理模式方面不斷進行探索,為環境醫院的建設提供了扎實的產業基礎和技術基礎。

青島環境醫院將以政府、企業、公眾為服務對象,以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充分發揮公益特色和海洋特色,凸顯專家優勢和數據優勢,實施項目專員制,不斷探索優化環境醫院的組織架構、運行機制、管理制度及實施保障,探索一條在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指導下、以事業單位為主體的公立環境醫院運轉模式,形成試點經驗并進行總結推廣。
“環境醫院以日常問診和定期公益問診兩種方式,為服務對象提供專業化、智能化、一體化的環保服務。”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日常問診項目依復雜程度劃分為簡單類、一般類和復雜類,簡單類項目以線上服務方式為主,一般類項目醫院提供線上初診,形成初步治理方案后配合現場問診協助咨詢對象解決環境問題,復雜類項目由專家線上聯合會診后,結合現場踏勘、大數據診斷等結果,開展現場問診,形成初步治理方案,經方案比選,確定實施單位,進行深度治理。公益問診則針對重點排污單位和環境管理能力相對較弱、亟需幫扶的企業,每月至少開展一次公益“體檢”,提高區域環境治理水平。
記者了解到,在醫院試運行階段,青島市環科院將在場所、人員和資金方面提供全方位保障,首批聯合申請的成員單位擁有齊全的環境咨詢、設計和施工等資質,醫院將不斷建設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在醫運行管理、項目分配、項目管理、成員單位考核、資源共享、保密和專家庫管理等方面積極探索,提升平臺運行管理水平,開拓合作共享模式,并將立足青島、放眼山東、輻射全國,建成一家組織架構完善、流程管理有序、產品服務豐富、保障措施有力的全國知名公立“環境醫院”。(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吳帥)
責任編輯:郝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