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21日訊 今年以來,青島市稅務局穩步落實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為企業紓困解難、助力企業發展,僅上半年累計新增減稅降費就已經超過67億元。觀海新聞記者近日采訪了解到,從“小店”到“大廠”,從制造業到服務業,從內貿企業到出口企業,減稅降費紅利正在各行各業加速釋放。
“小店經濟”是城市總體經濟的“毛細血管”,個體工商戶作為數量最多的市場主體,也是群眾生活最直接的服務者。它們規模普遍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弱,在疫情發生后,國家連續出臺了“減、免、緩”等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以最大力度支持個體工商戶爬坡過坎、逆勢起航。
青島華府神功機械化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小微企業。該企業第二季度仍按照3%申報納稅,并未享受小規模納稅人1%的優惠稅率,錯用適用稅率導致多繳稅款17萬余元。稅務工作人員通過大數據分析發現這一情況,立即與企業取得聯系,宣傳講解政策,輔導財務人員更正申報。“疫情期間我們小微企業生存壓力比較大,這17萬稅款真是真金白銀,降低了我們的日常經營成本,緩解資金緊張,我們做生意更有奔頭了。”提交退稅申請成功后,青島華府神功機械化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會計金泉麗驚喜地說道。
出口企業也享受到真金白銀的減負。自3月20日起,國務院提高了1464項產品的出口退稅率。青島西海岸新區出口占比較高的塑料化工、賤金屬及制品等企業在新政范圍之內,出口退稅及時雨助力企業充實盤活資金,穩鏈條、保訂單,有效應對全球疫情影響下,訂單量下降、客戶壓價等運轉壓力。青島特殊鋼鐵有限公司作為青島鋼鐵行業的外貿典型代表,“金屬類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稅率由10%提升至13%,實現了征退稅率一致,按照2019年相關產品合計實現出口額6000余萬美元計算,在同等訂單規模下可實現新增出口退稅1200余萬元。”青島特殊鋼鐵有限公司財務人員陳若愚說道。
嶗山區稅務局工作人員在點對點的精準推送稅收優惠政策。
據了解,青島市稅務局為進一步簡化出口退稅流程,開通退稅申報辦理綠色通道,對一類企業申請的出口退稅在2個工作日內辦結,部分符合條件的出口退稅企業在24小時內即可辦結。今年前八個月,青島市累計辦理出口退(免)稅 218.27億元。
減稅降費政策有序有力落地,不僅紓解了企業經營困難,而且增強了企業發展后勁,尤其體現在激發市場主體科技創新活力、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上。
國恩股份是坐落于青島市城陽區的一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該企業始終堅持以持續研發和技術創新為核心。受惠于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從50%提高到75%,公司2020年度上半年減稅300余萬元,極大地堅定了企業“技術立本”的信心。“國家減稅降費政策帶來的真金白銀,讓我們更有底氣加大研發投入,擴大生產規模。今年公司擬以自有資金2億元投資建設20條熔噴無紡布生產線項目,致力于打造高端熔噴無紡布產業鏈,這將有效提升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增強企業發展后勁。”國恩股份公司負責人表示。目前企業已累計取得專利79項,在改性材料和高分子復合材料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
根據2019年企業所得稅年度匯算清繳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青島市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的企業有6160戶,加計扣除金額達到159億元,節省稅款39.75億元;我市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829家,實際享受高新技術企業企業所得稅減免稅額達到26.55億元,在疫情影響下持續加大科技投入,不僅推動銷售收入增長,更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增添了強大后勁。
下一步,青島市稅務局將以更扎實舉措、更大氣力落實各項減稅降費政策,讓減稅降費的“真金白銀”切實惠企利民。為更好服務“六穩”“六保”大局、優化營商環境、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稅務力量。(青報全媒體記者 景虹 通訊員 范效榕)
責任編輯: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