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年12月26日
地點:日喀則市桑珠孜區(海拔3860米)
天氣:3℃/-13 ℃ 晴
莊盛作為優秀教師到吉隆縣定點幫扶教學。
除了青島援藏干部,在日喀則現在還有一位青島人。他說,他沒有驚人的業績,只有平凡的瑣事。他說,他沒有顯赫的榮耀,只有默默地奉獻。但是,他用兩年的時間把一個倒數第三的藏族班教成了正數第一,用一年的時間把另一個倒數第一的班教成了正數第三,而最讓他自豪的是,他的藏族徒弟教的班獲得了第二名。這就是他最大的業績和最顯赫的榮耀。他就是莊盛,青島西海岸新區第五高級中學數學教師,山東省組團式教育援藏教師。
莊盛在教室內給孩子們上課。
莊盛老師進藏之前所在的西海岸新區第五高級中學,前身是膠南五中,我很熟悉,小時候還經常到校園里去,甚至還有很多初中同學考進了這所高中。2018年,作為援藏教師,莊盛來到日喀則第一高中任教數學兼數學教研組長,2019年經組織選拔成為新一批組團式教育援藏教師。如今,他已在海拔3860米的雪域高原奮斗了3年半,而家中的妻子只能自己照顧兩個年幼的孩子。為支持他援藏,妻子不得不辭去了工作。
初上高原,莊盛人生地不熟,加之時輕時重的高反,雖有藏族同胞的關心和支持,但新的教學對象和任務讓這個曾經在教育工作中游刃有余的優秀教師,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糾結與困惑。與他以前的學生相比,高原的孩子靦腆、樸實,想要取得他們的信任,需要花更多的心思。為給高三孩子降壓,他把數學課搬到了室外,讓學生在室外環境中更多地感受到了自在和放松,體現了山東省“組團式”教育援藏的特色。

莊盛給孩子們輔導功課。
援藏教師公寓離學校有5公里遠,為了課后給學生解答問題,莊盛從不坐班車,而是一直騎電動車。雖然要經受風吹日曬雨淋,但他仍然樂在心里,因為終于可以自由地給班上有問題的同學解答,而不用擔心回不了公寓。莊盛發現,上午第四節以后、下午第一節之前、晚自習第二節以后,學生都有自習時間,若老師在教室,學生的狀態會很好。于是他就在上午第四節課和晚上第二節課后晚走40分鐘,下午第一節課前早到20分鐘,幫同學們解疑答惑。另外,學校規定老師坐班4節,他要求自己坐班8節以上,因為這樣可以有更多的時間與學生在一起。
畢業時孩子們爭相讓莊盛在校服上簽名。
2019年初的寒假期間,通過翻閱朋友圈,莊盛發現自己的不少學生在假期里很少學習,“節假日通過手機教藏族學子學數學”的想法便產生了。從3月起,莊盛開始利用微信群在節假日義務輔導,起初群里有100名學生,大家熱情并不高,甚至連提問的同學都很少。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莊盛允許學生把想學數學的好友拉進來,不限班級不限學校,微信群的人數一下達到269人。莊老師主動私聊學生有沒有不會的數學題,有的話發到群里,問問題的多了起來,在群里讓學生互相解答,掀起“比學趕幫超”的學習熱情,而他只扮演點評和解答難題的角色。很快,微信群就擴展到2個,共800多名學生參與。后續的寒假及新冠疫情期間,他更是為8000里外的這800多名孩子架起空中課堂,時刻在線答疑解惑,被孩子們親切叫作“莊爸”“偶像”“男神”。莊盛說,援藏最重要的是要把輸血變成造血,他希望通過自己的數學微信群,鼓勵那些熱愛數學的藏族學生報考師范大學,為西藏數學教育培養后備教師人才。
莊盛收到的520祝福。
2020年9月,一個叫珍吉的女生在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后,輾轉200多公里山路把一包自己親手做的奶渣送到莊盛手中。而她的家,坐落在海拔5000多米沒有一棵樹的邊境上。“八千里路云和月,不負韶光不負卿”,莊老師說,那一刻,他真的感受到為人師的幸福。(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王建亮)
責任編輯:陳海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