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9月21日訊 “我們終于被移出了‘黑名單’!”近日,山東某防水保溫工程有限公司負責人于女士通過線上平臺進行信用“云約談”,在提供了經營異常名錄移出所需材料后,市場監管部門當日便為其辦理了移出。看到這個結果,于女士長舒了一口氣。
原來,于女士經營的企業去年9月因未在規定期限內申報年報而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因此企業在招投標、國有土地出讓、政府采購、獲得榮譽稱號等方面都受到限制。經工作人員提示,于女士猛然想起,企業去年更換會計,沒有按時上報年報,“沒成想后果這么嚴重,耽誤這么多的事情。”由于于女士在外地,工作人員表示,雙方可通過線上平臺進行“云約談”,約談成功后,企業順利通過審查趕上了政府招投標。于女士感慨地說,“這次失信和約談的經歷,使我意識到企業信用建設真是一絲一毫都馬虎不得,以后絕對不會大意了。”
于女士的經歷是我市失信企業信用約談工作的典型案例,此舉在全國市場監管系統尚屬首家。去年11月,我市開始實行失信企業信用約談,截至目前,共對近2000家企業進行了信用約談。
針對在信用約談中出現的法人到現場約談需往返跑路、約談時間難以確定等現實困難,尤其是疫情防控常態化以來,市市場監管局優化流程再造,運用互聯網思維和手段,將信用約談移到線上進行,開展失信企業信用“云約談”,企業“零跑腿”即可完成信用約談,實現“零接觸、零材料、零跑腿”。據悉,目前已有322家企業通過“云約談”修復了企業信用。
企業不了解法律法規導致失信懲戒,已成為發展路上的“絆腳石”,市市場監管局信用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我市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和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的企業占全市在營企業總數的比例逐年增高,其中不乏一些大型企業,甚至個別企業還存在“年年被列異,年年申請移”的情況。
“對失信企業開展信用約談,可結合企業的具體情況制定具體而不同的約談方案,對癥下藥,有的放矢。”該負責人表示,通過信用約談可有效減少再次信用違法,大大提升了守法誠信意識,助力企業規范發展。(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傅春曉)
責任編輯: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