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這個在青島即墨沿海種植了數百年的農產品,如今卻成了“金疙瘩”,不僅產量價格翻倍漲,而且作為“網紅”農產品,還遠銷“北上廣深”。說起網紅地瓜,被稱為“地瓜大王”的劉氏三姐妹扎根山溝種地瓜的故事,被即墨市民流為佳話。9月下旬,又是一個豐收季,位于青島即墨區田橫鎮河東村山嶺地上的300多畝“地瓜”剛剛成熟,就被各大電商平臺預售走了一半。當天傍晚,“地瓜三姐妹”之一的劉清站在山嶺上,望著滿地已經成熟地瓜,擦了一把臉上的汗水,在夕陽的映襯下露出了甜美的笑容。
日本引進“黃金地瓜”
地瓜新品種的引進,是一次偶然的機會。劉清說,他在家排行老三,上面還有兩個姐姐。說起來沒多少人相信,他們以前都是在城里上班,三姐妹從來沒有接觸過地瓜種植,卻在退休后和地瓜結下了不結之緣。
劉清介紹,2010年,她和兩個姐姐到日本旅游,偶然參觀了當地的一家農場。日本“農民”對待農業種植認真嚴謹的態度,讓三姐妹感觸頗深。特別是她們品嘗了日本農場種植的有機紅薯,更是觸動的內心的思想。
回到青島后,劉家三姐妹對這次日本之行,念念不忘。尤其是日本的地瓜產品,讓他們想起了有著數百年種植歷史的即墨地瓜。如果把日本的先進種植經驗和品種引到即墨,不僅會改變當地的農產品產量,而且會讓一大批即墨農民告別傳統的地瓜種植,產量增高,還能賣出好價錢。那一年,三姐妹正好也到了退休年齡。于是,心里那份地瓜“執念”終于變成行動,決定要從城市搬到鄉村,從日本引起新品種和技術,在即墨種植地瓜,讓青島人也吃上不一樣的地瓜。
試種3年獲成功
為了解掌握更為詳細的日本地瓜種植技術和理念,劉清和姐姐曾多次來到日本,進行深入的實地考察學習,從種植技術到種植環境,從育苗到有機肥等流程,他們撲下身子像個小學生一樣,認真領會學習。
要想種出優質地瓜,必須選擇生態良好的環境。2012年,劉清和兩位姐姐轉遍了即墨各個鄉村,又請來了農業專家幫忙把關,最終將目光鎖定在了一面環海,三面環山的即墨區田橫鎮河東村一片山嶺地帶。這里的氣候、生態環境都比日本還要好,特別是這里的土壤,由于山嶺地含有小石塊,種植地瓜透氣性很好,加上這里屬于海洋性氣候,空氣濕潤,地下水豐富,對地瓜的生長極為有利。
劉清說,當年他們姐妹三人在這里流轉了30多畝地,用從日本帶回來的地瓜種,開始育苗試種。頭兩年試種的地瓜每畝產量比普通地瓜產量翻倍,這讓姐妹三很興奮。但到了第三個年頭,卻讓三姐妹有些沮喪。試種的幾十畝地瓜出現了變異,技術還需進一步突破。隨后,劉清三姐妹又先后多次請教日本當地的農業專家方才得知,地瓜種植需要脫毒育苗技術。于是,劉清和兩個姐姐又開始運用現代科技,研究地瓜脫毒育苗新技術、開發地瓜新品種。2015年,經過3年的試種,終于獲得成功。
畝產達到6000斤
經過反復的試驗,三姐妹探索出一條將現代科學技術與傳統農業靈活結合的地瓜種植新模式。劉清介紹,土地和人一樣,需要“勞逸結合”,他們把流轉到的土地先用有機肥改良3年,開始種植后,土地每兩年休養一年,而且嚴格遵循有機種植標準,全部人工除草、物理除蟲,做到零農藥、零化肥,種出來的地瓜產量高,堪稱“完美”地瓜。
劉清三姐妹利用三年時間為土壤做深度保養,用特制的、由20多種原料制作的有機肥、生物殺菌肥補充有機質、清潔活化土壤,其中生物殺菌肥已申請國家專利。她們嚴格實行休耕輪作法種植,將300畝基地均分成了三塊,每塊地種兩年后“休養”一年。從2015年開始,劉清三姐妹種出來的地瓜經過脫毒技術后,畝產能達到6000多斤,是普通地瓜的兩倍多。另外,種植技術已經能將地瓜的單個重量控制在300克左右。站在山嶺上,劉清拿著剛同土的地瓜說,他們種出來的地瓜,烤后呈金黃色的糖心流蜜,而這款叫“思維特”的地瓜品種,是他們三姐妹一起通過多年研究,自主培育的新品種,口感綿軟香甜,烤著吃入口即化,含在嘴里就像吃栗子。目前,他們已經申請了地瓜有機認證。
地瓜遠銷“北上廣”
三姐妹的一次日本之行,成就了一段“甜蜜”的地瓜產業,讓即墨地瓜變成了當地農民的“搖錢薯”。如今,劉清三姐妹心里有著更大的發展思路,不僅成立了樂泉公司,還在當地政府的扶持下,成立了即墨區田橫鎮河東村的薯之戀甘薯種植專業合作社,周邊有10多個村莊的300多農戶參與種植,面積已經發展到了2000多畝。
- 秋分前后,合作社的農民正忙著在收獲地瓜,劉清隨手撿起一塊地瓜,擦掉一點皮,金黃的薯肉就露了出來,很是喜人。種出金黃色地瓜的山地叫玉皇山,是嶗山山脈與黃海海灣交融的稀有三面沿海山丘,周圍沒有工業污染,光照充足,最適合地瓜生長。由于地瓜品質好,味道佳,所以價格也從原來的幾毛錢賣到了近兩元,尤其是經過挑選的地瓜,運往“北上廣深”等大城市后,每斤的價格在12到15元之間,讓即墨地瓜賣出了豬肉價。除了空運供應北上廣深等城市的大型超市、高端農產品專賣店外,劉清三姐妹種出來的地瓜還與天貓、中糧、本來生活、每日優鮮等電商平臺保持深度合作,今年銷量預計可以達到900多噸。
正是高品質的地瓜,讓每斤終端售價高達十幾元的即墨地瓜成了“緊俏產品”,當地農民也紛紛加入種植行列,每畝增產增收翻倍。劉清說,他們姐妹三人還有更大的目標,那就是讓即墨地瓜成為“網紅”走向全國各地,讓當地更多農民靠種植地瓜致富。從2012年開始,劉清姐妹幾乎每天都要來到這片山嶺上,除了和當地農民一起育苗、栽種外,最讓他們感到快樂的就是,每年到了收獲季,看到滿眼的地瓜,心里倍感幸福的和滿足。劉清說,河東村周邊有幾十座山丘,超過兩萬畝的山嶺地都適合種地瓜。
對話:讓山地種出更多“金疙瘩”
正是劉氏三姐妹堅持不懈的努力,讓即墨地瓜成了“金疙瘩”。由于長期在田野勞作,劉清從一名城市退休工人,完成轉變成了一名“職業農民”。
記 者:當初怎么想著要從城市到農村種地瓜?
劉 清:還是為了心里那份“執念”吧。看到別人能種出這樣好吃的地瓜,我們想著自己也能行吧。當時我和姐姐們想著,反正已經退休了,找點事做也挺好。開弓沒有回頭箭,沒有這幾年的堅持,也沒有現在的這點成就感。
記 者:種地瓜是一件很苦的農活,適應嗎?
劉 清:的確很苦。不像在平地上種地瓜,可以用機械,這里全部是山嶺地,大型機械進不來,只能工人。現在已經習慣了在田野上勞作的生活。
記 者:將來有什么打算?
劉 清:目前即墨地瓜已經獲評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田橫鎮也被政府劃定為即墨地瓜地理標志地域保護范圍,不久的將來,這里的地瓜種植面積將會達到至少3萬畝。另外,還要建設以現代農業化的文旅觀光體驗項目,讓更多的人來到這里學習農業知識,體驗農業樂趣。(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撰稿攝影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康曉歡)
責任編輯:方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