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29日訊 近年來,青島西海岸新區高度重視人才工作,以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為目標,持續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推動人才政策高效便捷落地,不僅實現了從“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轉變,還通過更加精準、更有溫度的人才服務,構建了“識才、聚才、愛才、興才”的人才發展生態。
如今,全區重視人才的氛圍越來越濃,人才安居環境越來越好,人才隊伍不斷發展壯大,并先后斬獲“山東省人才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最佳促進就業城市”等榮譽,人才“磁場效應”逐步顯現。
精準施策 加速引進人才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青島西海岸新區承擔著經略海洋、自貿試驗區建設等國家戰略。為此,新區堅持圍繞重點戰略部署,制定實施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政策。
2014年6月,青島西海岸新區獲批第九個國家級新區并明確海洋經濟主題,第一時間推出《關于打造“國際海洋人才港”的實施意見(試行)》,此后三年,實現國家級高層次人才年均增長100%;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獲批后,結合重點產業定位,新區又出臺“自貿區”人才專項政策,對來區創新創業的外籍及港澳臺人才,提供生活補助、住房保障等便利。
今年以來,西海岸聚焦人才及企業實際需求,采取“企業點單”“政府端菜”模式,賦予青島自貿片區內重點領域事業單位更加靈活的選人用人自主權及“自主薦才”權,先后11名人才被舉薦為新區高層次人才。此外,鼓勵“按圖索驥”引進人才,青島自貿片區共精準新引進碩士、副高級及以上海內外高層次人才400余人,總數量達到約2500人。
主動靠前 做優人才服務
為打破信息不對稱,充分釋放人才政策紅利,青島西海岸新區“線上+線下”協同發力,開辟線上宣傳陣地,分門別類梳理政策內容,進行分析解讀;線下常態化開展政策推送活動,并主動上門提供人才服務。
為精準宣傳政策,青島西海岸新區今年主動推出政策“電子詞典”,可搜索、匹配人才政策,按人才稱號、支持類別等將73項各級人才政策梳理成“政策清單”,實現人才政策由“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達到政策與人才“一人一單”。同時,在抖音、微信開通“唯才·微課堂”政策宣講視頻平臺,分別面向高層次人才、大學生、用人單位等,先后推出30余期視頻,對政策進行分類解讀,讓宣傳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
不僅如此,青島西海岸新區招才中心還主動上門宣講,變“被動等”為“主動送”,每年常態化開展政策“進園區、進校園、進企業”活動。同時,實行政企聯動共享機制,現場指導企業開展人才工程申報、材料預審等服務,構建政策精準推送機制。
數字賦能 保障政策兌現
政策能否順利兌現是檢驗人才政策效果的關鍵。為此,新區開發“e網青申”線上兌現平臺,梳理人才政策、申報流程、申報材料三張清單,對人才政策的落地落實進行“清單式”管理。多次進行線上服務流程再造,通過形成用戶畫像,精準匹配人才政策,實現人才政策“一站推送”“進度可查”“一網辦結”。
努力使“人找政策”變為“政策找人”,歸根結底是為了幫助人才和企業解決實際問題,讓政策更接地氣、改革更具溫度。“政策找人”不僅要找準人,更要找準“人”背后的發展需求。一方面,用戶通過微信小程序,足不出戶即可完成申請提交、資料審核、資金撥付,全程僅需與同一窗口對接,并可實時查看進度,變“人才跑”為“數據跑”;另一方面,相關部門及時掌握了人才的所需所想,讓政策著力點更加精準,讓廣大人才在知政策、懂政策的同時更能用好用足政策,讓人才服務更有溫度。(張靜 劉吉振)
責任編輯:劉錕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