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一場特殊的葫蘆絲表演在萊西渭田小學舉行,來自“第十六屆中華情藝術新星交流展演活動暨藝術特長生評選活動”的評委們來到萊西渭田小學的特設賽場,為學生們的表演打分、點評。活動負責人告訴記者,萊西渭田小學是青島暖暖公益慈善服務中心支教助學的對象,當得知孩子們熱愛音樂卻因客觀條件所限不能到市區參加展演評選活動時,活動主辦方決定在渭田小學特設賽場,讓孩子們有機會體會到站在舞臺上的感覺。

在孩子心里埋下音樂的種子
作為青島暖暖公益的法人,青島著名音樂人連新國與渭田小學最早發生交集是在2017年,他應邀為這所鄉村小學創作校歌來采風時,發現這里沒有音樂老師,上百個孩子沒有機會接受音樂教育,鄉村小學音樂教育資源的匱乏狀況令內心大為觸動,萌生了一定要為孩子們開設音樂課的想法。在他的發起和呼吁下,暖暖公益召集到青島市北區新國韻藝術培訓學校的志愿者老師開啟支教萊西渭田小學之路,至今從未間斷。

青島市北區新國韻藝術培訓學校負責人佟波告訴記者,2018年,郭素村、吳青和李青老師開始支教,郭素村老師教授葫蘆絲和鋼琴;吳青老師教授語言、主持人課程;李青老師教授心理課程及學生心理干預。后來,“90后”馬潤珮老師也加入到支教隊伍中。

每周一,郭素村老師駕車近兩個小時,八點準時到達學校,開始教授葫蘆絲和鋼琴,風雨無阻,平均每年支教近百課時。她告訴記者:“我父親也是教師,從事教育三四十年,小時候看到他幫助農村孩子上學的做法,對我的影響是很大的,所以后來我自己從事教育工作,也希望能夠把讓鄉村的孩子和城市里的孩子一樣可以享受到音樂的教育。”
郭素村老師表示,能夠讓孩子們接受到音樂,在孩子心里埋下一顆音樂的種子,是她作為支教老師最大的愿望。“孩子們學習的渴望特別強烈,教完之后他們都會非常認真地天天練習,在微信群里發練習視頻;每次看到老師都特別熱情,這種被需要的感覺讓我們作為老師內心覺得特別感動,愿意每個星期都能看到他們。”

想讓喜歡音樂的孩子走得更遠
第十六屆“中華情藝術新星交流展演活動暨藝術特長生評選活動”日前正在青島舉行。活動負責人敖德民告訴記者,展演藝術項目包括聲樂、器樂、舞蹈、口語、表演、書畫等藝術項目。十幾年來,中華情活動秉承為選手提供展示舞臺,發掘更多的優秀藝術人才的理念,選拔出了一批批優秀青少年。“因為遠離市區,渭田小學的孩子們沒有條件到市區參加展演活動,但看到孩子們對音樂非常熱愛,我們破例把展演賽場‘搬’到學校,讓孩子們體驗一次登上舞臺的感覺。”敖德民說。

10名學生登上了“第十六屆中華情藝術新星交流展演活動暨藝術特長生評選活動”萊西渭田特設賽場,用手中的葫蘆絲演繹了《月光下的鳳尾竹》《龍的傳人》等耳熟能詳的作品。盡管都有第一次“上賽場”的緊張感,但每個孩子都經受住考驗,完整地完成了表演。
“培養自信和勇氣,是我們參加比賽的目的。”連新國在賽后點評時告訴孩子們,音樂是從心里流出的藝術,融入情感才有表現力。

據介紹,把音樂教育帶進渭田小學的同時,暖暖公益還促成了“話劇進校園”“書法進校園”活動,力求每年六一給學生們帶去一份藝術的節日禮物。“下一步的目標是在渭田小學成立音樂社團,讓喜歡音樂的孩子能夠走到更遠、更大的舞臺上。”連新國說。(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記者 單蓓蓓)
責任編輯: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