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月10日訊 在市立醫院無菌層流艙內度過難忘的25天后,首批入艙的最后一位62歲骨髓瘤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收到了最好的新年禮物——造血順利重建。同一時間入艙的其他兩位患者也已于兩天前順利出艙。他們是市立醫院造血干細胞移植病房重建后的首批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重建后的無菌層流艙配有4張“百級”層流病床和2張“萬級”層流病床,標志著市立醫院復雜血液疾病的診療能力邁上新臺階。

早在20世紀90年代,市立醫院就建立了骨髓移植層流室,成功開展了青島市首例自體骨髓移植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2021年11月25日,“升級后”的造血干細胞移植病房重新啟用,病房位于東院區A樓,設備環境全面升級。共設有6張床位,配置“百級”層流病床4張,“萬級”層流病床2張。配有先進的可視電話、遙控心電監護等設備。其中“百級”病房可以進行自體及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萬級”病房可以為重癥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病人進行免疫治療以及為開展Car-T(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提供保障。

此次3位接受造血干細胞移植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最年長的60歲,最年輕的42歲。確診為多發性骨髓瘤后,市立醫院血液科鐘玉萍教授團隊經過仔細評估,為其制定了系統的治療方案。
患者需要經歷自體造血干細胞動員、采集、保存,無菌藥浴入艙,移植前準備,大劑量化療藥物預處理,造血干細胞回輸,合并癥處理,造血重建,免疫重建等曲折漫長的過程,在此過程中醫護人員嚴格把控每個環節。與此同時,全體醫護人員對移植患者們無微不至的愛護與關懷給了患者戰勝病魔的信心與溫暖。
據悉,市立醫院血液科主任鐘玉萍作為中國醫師協會多發性骨髓瘤專業委員會委員,參與制定了中國第一個多發性骨髓瘤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指南(2021版)。鐘玉萍說,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是治療多發性骨髓瘤、惡性淋巴瘤、預后良好的白血病的有效治療方式,其核心技術是首先采集患者自身的造血干細胞,進行體外凍存,待患者經過放療、化療及新型藥物預處理,清除異常造血及免疫系統后再將其回輸至患者體內,使患者的造血和免疫功能得以恢復和重建,從而在保證患者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殺傷腫瘤細胞,提高治療效果。(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郭菁荔)
責任編輯:岳文燕